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6 23:11:12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指出,資產明顯下降主要受金融去杠桿、強監管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顯著壓縮同業資產、應收賬款投資等非信貸資產配置,尤其是非信貸業務占比較高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受這些因素影響更為明顯,因此資產增速下降更為突出。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楊 軍
3月26日,銀監會公布了2月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情況。2月銀行業資產負債增長速度繼續下滑。其中銀行業負債增長速度近年來首次降至8%以下至7.7%。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增長速度同比已下滑過半。2月商業銀行總資產、總負債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7%、6.7%,2017年2月對應項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5.7%、15.9%。
增速放緩相對幅度最大的是股份制銀行。2月股份制銀行總資產、總負債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3.9%、3.3%,2017年2月對應項較上年同期增長均為14.6%,今年2月增速僅為去年的1/4左右。
對于這一數字的變化,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資產明顯下降主要受金融去杠桿、強監管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顯著壓縮同業資產、應收賬款投資等非信貸資產配置,尤其是非信貸業務占比較高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受這些因素影響更為明顯,因此資產增速下降更為突出。
今年3月2日銀監會發布會上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的介紹印證了趙亞蕊的說法:截至今年1月末,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增速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速僅為負3.9%,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9.2個百分點。同業理財規模繼續收縮,較去年同期凈減少3.6萬億元。信托貸款余額較去年末減少408億元,是自2016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委托貸款較去年末減少882億元,繼續保持減少態勢。其中,委托方為金融機構的委托貸款較去年末減少884億元,降幅非常顯著。
再結合金融統計數據來看,今年2月流通中現金(M0)同比增長13.5%,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去年同期,M0同比增長3.3%,M2同比增長10.4%。從歷史變化來看,流通中的現金增速大幅提升,留在銀行體系內的貨幣體現于銀行負債的部分在增速上有所放緩。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8%,上年同期為14.6%,同比少增6.6個百分點。2月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7%,上年同期為15.7%,同比少增8.7%。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2月總資產同比增長3.9%,上年同期為14.6%,前者僅為后者約1/4。
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看來,資產明顯下降主要受金融去杠桿、強監管等因素影響。
2017年以來,銀監會深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著力防范化解銀行業風險。
銀監會在2017年4月發布的《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中提到,彌補銀行業監管制度短板工作項目有制定類、推進類、研究類三大類共26項監管制度工作。
趙亞蕊分析,商業銀行顯著壓縮同業資產、應收賬款投資等非信貸資產配置,尤其是非信貸業務占比較高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受這些因素影響更為明顯,因此資產增速下降更為突出。此外,隨著表外轉表內、非標轉標有所增加,表內信貸占比上升的同時,商業銀行的資本占用承壓,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資產的擴張。
經過一年的整治,稍前銀監會召開的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指出,銀行業出現了積極變化:一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已現端倪,在全年新增貸款12.6%的情況下,銀行業總資產只增長8.7%;二是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同業理財比年初凈減少3.4萬億元。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表外業務總規模增速逐月回落;三是風險合規經營意識得到加強,違法違規和監管套利大幅減少,經營行為趨于理性規范,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四是強監管嚴監管的態勢基本形成,監管的震懾作用明顯提升。
趙亞蕊指出,隨著去杠桿進程的不斷推進,這些因素的影響效果會逐漸明顯,所以從數據上來看,2月份的數據變化更為明顯。
2018年2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負債同比增長7.7%,較去年同期少增7個百分點。商業銀行2月份總負債較上年同期增長6.7%,2017年2月較上年同期增長15.9%,前者比后者少增9.2個百分點。同樣,股份制商業銀行表現最為明顯,2月其總負債較上年同期增長3.3%,2017年2月較上年同期增長14.6%。前者不足后者的1/4。
對于負債端增速下降,趙亞蕊分析,主要受以下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金融去杠桿持續推進,一系列強監管政策對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等同業負債產生明顯影響,而股份制銀行前期經營相對激進,同業類資產和負債占比較大,所以受監管政策影響更為明顯;另一方面,隨著貨幣政策由相對偏松轉為中性,加之強監管政策影響,銀行負債端壓力明顯加大,各家銀行爭奪存款加劇,存款分流明顯,對核心負債基礎較差的銀行的負債端也形成一定壓力。
2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6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M0同比增長13.5%,較上年同期3.3%高出10.2個百分點。M2—M0就是廣義貨幣中留存于銀行體系的貨幣,其中很大一部分體現為銀行的負債,可見銀行負債一年來增速大為放緩,這與銀監會公布的2月數據相互印證。
這也表明銀行業金融機負債增速下滑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不過,盡管銀行業資產負債增速放緩,但對實體經濟的貸款支持并未減力。2月社會融資規模數據顯示,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22.72萬億元,同比增長13.1%。
央行調查統計司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資金周轉指數為58.7%,比上季下降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銷貨款回籠指數為63.8%,比上季提高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
央行也同步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銀行業景氣指數為69.7%,比上季提高1.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銀行盈利指數為65.9%,比上季下降2.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對于去杠桿和金融監管,新任央行行長易綱在此前發表的《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指出,去杠桿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背景下銀行資金運用更加規范、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s短資金鏈條也有助于降低資金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易綱指出,應當更注重經濟的發展質量,而非一味地追求增長速度,已不再適宜粗放式的增長模式,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