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8 18:29:00
在國際清算銀行總裁公開指責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組合”之后,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也對加密貨幣的風險做出警告。金墉周三在華盛頓的一場活動中指出,絕大多數加密貨幣猶如龐氏騙局。而金融機構也在繼續唱空加密貨幣,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門的主管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加密貨幣并沒有“內在價值”,長期來看今日的加密貨幣都不可能存活下去。
每經編輯|余冬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胡曉蕊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 余冬梅
在過去的一年,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暴漲,造就了不少“一夜暴富”的傳奇。但沒有“內在價值”支撐的非理性上漲,隨時都可能掉頭向下。
自去年12月觸及2萬美元高位后,比特幣近期漲勢猛然熄火,在2月6日跌破了6000美元大關。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比特幣市值已經蒸發超過2000億美元。而瑞波幣(Ripple)、萊特幣(Litecoin)等其他加密貨幣,今年以來也在強烈波動中呈下跌趨勢。
事實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已經禁止加密貨幣的交易,許多主流的國際金融機構也看空加密貨幣。據彭博社報道,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周三在華盛頓的一個活動上更是將絕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比作“龐氏騙局”。
“就比特幣或一些加密貨幣的使用而言,我們也在進行研究,但是據我所知絕大多數加密貨幣基本上都是龐氏騙局,”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周三在華盛頓的一個活動上表示,“現在仍然不是很清楚它是如何運作的。”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金墉已經不是首位將加密貨幣定義為龐氏騙局的金融界大佬。近日,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總裁奧古斯丁·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也公開指責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組合”。他同時警告稱,各國央行必須打擊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阻止它們“依附”主流機構,成為“金融穩定的威脅”。卡斯滕斯還提到,只有符合標準的交易所和產品才能進入銀行和支付渠道。“這意味著風險相同,監管也要相同,不能例外。”
有意思的是,世界銀行盡管對加密貨幣存在質疑,卻仍在“非常仔細地研究”區塊鏈技術。金墉說,希望這項技術將來能在發展中國家被用于“更有效地追蹤資金流向”并減少腐敗。
在越來越多的主流機構都不看好加密貨幣時,高盛也再度對其發出看空報告。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門的主管史蒂夫·斯特朗恩(Steve Strongin)將當前的虛擬貨幣市場與1990年代末的“網絡股泡沫”相比較,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加密貨幣并沒有“內在價值”,長期來看今日的加密貨幣都不可能存活下去。
斯特朗恩指出,虛擬貨幣本身并沒有任何的實際價值,所以它們可以在供應量無限增加的狀況下仍被炒高。但就是因為它們并不具有實際價值,所以在狂熱行情過后,其價值也將回到“零”。
“大多數數字貨幣未來或將無法維持現有的價值,投資人要做好加密貨幣損失所有價值的準備。”斯特朗恩說道。
不過,和世界銀行行長一樣,盡管唱衰加密貨幣,高盛的投資專家卻還是對支撐數字貨幣體系的“區塊鏈”技術予以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對金融交易方式作出了意義重大的革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日前,英國勞埃德銀行及英國維珍集團均對外表示,他們將禁止客戶通過信用卡購買加密貨幣,因為擔心其價值的暴跌會導致客戶無法償還債務。此前美國銀行業巨頭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也發表了相同的禁令。
除了各大金融機構以外,許多著名經濟學家及投資者也不看好比特幣。有著“末日博士”之稱的著名經濟學家努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Roubini)周二表示,他認為比特幣的價格將會暴跌至零。此外,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曾表示自己永遠不會持有比特幣,并稱加密數字貨幣將“不會有好的結局。”
周四,盡管許多加密貨幣有所反彈,距高位仍相差甚遠。比特幣在8000美元左右徘徊,截至北京時間16點,暫報8098美元。
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