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華米科技赴美IPO:愛也小米 恨也小米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6 20:45:45

          小米生態鏈公司華米科技赴美IPO,招股書披露了它和小米之間的愛恨關系。因為自有品牌薄弱,華米科技產品的經營嚴重依賴小米的渠道和品牌,銷售小米品牌所得利潤需和小米五五分成。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春山    

          Duocaiwandai_01.thumb_head

          圖片來自小米官網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近來小米IPO的消息沸沸揚揚,不過在此之前,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已經搶先一步。美國東部當地時間1月12日,華米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提交IPO招股書。根據招股書,2017年前9個月,華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1160萬臺,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2.96億元,凈利潤為9537萬元。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還顯示,小米可穿戴產品的銷售額分別占到華米科技2015年、2016年以及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前9個月總營收的97.1%、92.1%和82.4%,可以說華米科技產品的經營嚴重依賴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華米科技銷售的小米可穿戴產品所帶來的營收利潤,通常和小米按50:50進行分配。

          對于華米科技嚴重依賴小米,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雷軍系”所持華米科技股份最高,在依托小米和自建品牌方面本身就是個矛盾體,小米方面必然會以自我利潤為大。在相當長時間里,華米科技的發展依舊擺脫不了小米的影子。

          華米科技剛剛實現盈利

          憑借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華米科技生產的小米手環系列產品取得了驚人的市場銷量。2017年4月,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3000萬枚。華米科技表示,自成立以來到2017年9月30日,相關設備的發貨量已經達到4530萬臺。

          主營小米手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類產品,這家成立于2014年的智能硬件公司,2015年銷售額達8.9億元,2016年已經超過15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華米科技營收為12.96億元,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兩個月部分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營收為4.7億元,全年有望沖擊20億營收。

          不過記者梳理財報發現,在出貨量居高和營收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華米科技的利潤情況并不亮眼,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才剛剛擺脫虧損的局面。

          2015年,華米科技全年凈利潤為-3785萬元,截止到2016年前三季度末凈虧損為1900萬元。直到度過2016年第四季度,該年度華米科技營收15.56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2394萬元。2017年前9個月,華米科技營收同比增長37.4%,至12.962億元。

          資深IT分析師孫永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穿戴發展到現在,市場不溫不火,并沒有呈現出企業期許的市場表現,也沒有證明是一門“大生意”,未來增長的天花板有限。從整個市場來看,智能手環的單價和利潤都遠遠低于智能手表類,蘋果智能手表已經拿走了整個市場很大部分的利潤。

          孫永杰認為,華米科技提供的小米手環系列產品之所以在市場上取得如此驚人的出貨量,和低價格不無關系。記者注意到,同為可穿戴企業,美國Fitbit雖然銷量略低于小米可穿戴產品,但由于定價相對高,營收高過華米科技。2017年前三季度Fitbit總營收26億元,高于同期華米科技的12.96億元。

          作為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愛與恨

          憑借小米的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華米科技生產的可穿戴類產品出貨量增長迅速,這家創業公司也慢慢走進公眾視野。在招股書中,華米科技表示小米是自己最重要客戶和分銷渠道。華米科技的智能手環、智能手表和智能體重秤可以通過小米的任何平臺或渠道進行銷售,包括官方網站、線下零售店和移動應用等,并且提供相當的展示位置。

          在華米科技股東上也可以看到小米的影子。招股書顯示,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持股為39.4%,為華米科技第一大股東;雷軍順為資本持股20.4%,為第二大股東;小米旗下基金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為19.3%。可以看出,“雷軍系”所控制的股份略高于華米科技的創始人黃汪。

          2017年10月,華米科技與小米簽訂了商業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戰略合作協議于2020年10月到期。對于接下來之后是否還會有繼續戰略合作問題,截止到發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尚未收到華米科技方面的回復。

          同小米親密的關系也成為華米科技的風險所在,華米科技在風險提示的第一條中提到:小米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我們與小米的關系出現任何惡化或小米可穿戴產品銷售發生任何減少,都可能會對我們的經營結果產生實質性的負面影響。

          同時,小米對于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的要求也是苛刻的,小米有權在以下狀態下提前終止雙方的合作協議,如華米科技未能在時間期限內向市場交付產品,或者產品未能滿足小米要求;產品退貨率連續3個月達到2%或更高,或者嚴重的質量問題,而導致大規模的產品召回等。

          在銷量的增長上,華米科技提供的小米可穿戴產品的銷售同比下降20%以上,或是連續兩年至少20%的同比增長率,小米也有權終止協議。根據IDC的數據,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共出貨了2630萬件可穿戴設備,雖然全報告內比2016年第三季度的2450萬件增長了7.3%,不過排名第一的小米和第二的Fitbit都出現了下滑的跡象。三季度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下從15.2%降至13.7%,減少了10萬件左右,Fitbit出貨量下降了33%。

          記者注意到,雖然華米科技之前就已經推廣自有品牌智能手環及腕表Amazfit,2017年也更新了多款自我品牌智能手表,但大部分營收還是倚重小米類可穿戴產品。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9個月,小米可穿戴產品占華米科技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7.1%、92.1%和82.4%。

          在利潤分成上面,華米科技在招股書中說明,小米和華米科技將共同分享來自小米可穿戴產品的所有利潤,分成比例通常為50:50,這意味著每銷售一件小米可穿戴產品,華米科技只能分得一半的利潤。

          孫永杰對記者表示,華米科技未來想要更大的發展,發展自我品牌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一直依賴小米的品牌和渠道,可品牌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另外,孫永杰介紹,華米科技赴美上市,另外一層意義在于探路國際市場對小米的態度,試探小米的運作模式能否獲得國際資本層面的青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