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IPO過會率新年以來驟降至50% 股民稱發審明顯趨嚴

          廣州日報 2018-01-13 10:05:42

          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在10日發審委審核了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2家未獲得通過,過會率僅33.33%。有股民稱,今年以來發審明顯趨嚴,新股發行步伐明顯放緩,可能會提升二級市場次新股的稀缺性。

          圖據攝圖網

          廣州日報訊 (文/表 全媒體記者張忠安)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在10日發審委審核了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2家未獲得通過,過會率僅33.33%。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累計有14家公司準備上會,但最終獲得發審委通過公司只有7家,過會率從2017年的79.33%驟降至50%。

          有股民稱,今年以來發審明顯趨嚴,新股發行步伐明顯放緩,可能會提升二級市場次新股的稀缺性。而機構人士則指出,經過發審委嚴格把關,當前次新股質量有望得到提升,隨著發行放緩,經過調整后的優質次新股存在布局機會。但能獲取多大的收益,既要市場情緒,更要看上市公司基本面。

          過會情況:14家公司擬上會僅7家通過

          周五,開板后的次新股廣東駿亞、宣亞國際、貴州燃氣強勢漲停,設計總院、艾德生物、拉夏貝爾、風語筑等次新股漲幅也都超過5%。有市場人士指出,今年新股發行放緩,使得次新股逐漸獲得部分資金的關注。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在擬上會的14家公司,僅7家公司成功過會,過會率驟降至50%。

          機構預測:今年IPO節奏或有所放緩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預計,鑒于新成立的發審委的上巿審核傾向更為嚴謹、嚴格的趨勢,預計2018年A股IPO仍會保持活躍,但節奏比2017年有所放緩,為300~350宗,融資規模為1800億~2000億元。

          實際上,記者梳理也發現,今年以來IPO過會難度激增。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今年以來共有14家排隊公司擬上發審會。不過,最終有2家公司取消審核,5家公司被否。其中, 1月10日發審委審核了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僅1家公司過會。這也使得今年以來新股發行過會率降至50%,在A股新股發行歷史上較為少見。2017年發審委IPO過會率為79.33%,2016年為91.14%,2015年也高達92.28%。

          投資次新股還得看業績

          有機構研究員表示,當前IPO堰塞湖有效緩解,大發審委履職后,IPO審核通過率下降,關注的焦點很多很細,這也將減少新股上市后的“黑天鵝”頻率,使得新股整體質量得到提升。經過調整后,次新股稀缺性價值有可能慢慢體現,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但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業績表現依然是投資的核心指標。

          統計顯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中,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平均增長21.6%,而2016年上市新股當年前三季凈利潤增幅為6.55%。不僅業績整體向好,高增長公司比例進一步提升,2017年上市且前三季凈利潤增幅超三成個股占比達32.41%,高于2016年8個百分點。

          在166只公布了2017年度業績預告的次新股中,預增的公司有117只。這也意味著,“報喜”比例高達70.48%,遠超A股整體(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62.31%的報喜比例。

          “現在的問題在哪兒呢?一個是上市后漲幅太高。另一個問題是次新股沒有歷史數據參考,比較難把握。很多時候,次新股都是市場情緒的反映。”一位券商投資顧問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這位投資顧問表示,次新股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后存在投資的機會,但市場分化也會加劇,最終能否跑贏指數,還是要靠行業景氣度、公司本身基本面等核心指標。

          責編 張海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據攝圖網 廣州日報訊(文/表全媒體記者張忠安)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在10日發審委審核了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2家未獲得通過,過會率僅33.33%。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累計有14家公司準備上會,但最終獲得發審委通過公司只有7家,過會率從2017年的79.33%驟降至50%。 有股民稱,今年以來發審明顯趨嚴,新股發行步伐明顯放緩,可能會提升二級市場次新股的稀缺性。而機構人士則指出,經過發審委嚴格把關,當前次新股質量有望得到提升,隨著發行放緩,經過調整后的優質次新股存在布局機會。但能獲取多大的收益,既要市場情緒,更要看上市公司基本面。 過會情況:14家公司擬上會僅7家通過 周五,開板后的次新股廣東駿亞、宣亞國際、貴州燃氣強勢漲停,設計總院、艾德生物、拉夏貝爾、風語筑等次新股漲幅也都超過5%。有市場人士指出,今年新股發行放緩,使得次新股逐漸獲得部分資金的關注。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在擬上會的14家公司,僅7家公司成功過會,過會率驟降至50%。 機構預測:今年IPO節奏或有所放緩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預計,鑒于新成立的發審委的上巿審核傾向更為嚴謹、嚴格的趨勢,預計2018年A股IPO仍會保持活躍,但節奏比2017年有所放緩,為300~350宗,融資規模為1800億~2000億元。 實際上,記者梳理也發現,今年以來IPO過會難度激增。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今年以來共有14家排隊公司擬上發審會。不過,最終有2家公司取消審核,5家公司被否。其中,1月10日發審委審核了3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僅1家公司過會。這也使得今年以來新股發行過會率降至50%,在A股新股發行歷史上較為少見。2017年發審委IPO過會率為79.33%,2016年為91.14%,2015年也高達92.28%。 投資次新股還得看業績 有機構研究員表示,當前IPO堰塞湖有效緩解,大發審委履職后,IPO審核通過率下降,關注的焦點很多很細,這也將減少新股上市后的“黑天鵝”頻率,使得新股整體質量得到提升。經過調整后,次新股稀缺性價值有可能慢慢體現,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但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業績表現依然是投資的核心指標。 統計顯示,去年上市的次新股中,2017年前三季凈利潤平均增長21.6%,而2016年上市新股當年前三季凈利潤增幅為6.55%。不僅業績整體向好,高增長公司比例進一步提升,2017年上市且前三季凈利潤增幅超三成個股占比達32.41%,高于2016年8個百分點。 在166只公布了2017年度業績預告的次新股中,預增的公司有117只。這也意味著,“報喜”比例高達70.48%,遠超A股整體(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62.31%的報喜比例。 “現在的問題在哪兒呢?一個是上市后漲幅太高。另一個問題是次新股沒有歷史數據參考,比較難把握。很多時候,次新股都是市場情緒的反映?!币晃蝗掏顿Y顧問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這位投資顧問表示,次新股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后存在投資的機會,但市場分化也會加劇,最終能否跑贏指數,還是要靠行業景氣度、公司本身基本面等核心指標。
          次新股 發審委 IPO IPO過會率驟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永久免费A在线观看全网站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专区 | 日本免费爽视频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