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9 18:15:04
為了在跳傘、潛水,蹦極,滑雪時記錄下精彩瞬間,不少人選擇帶上一臺GoPro,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昔日運動相機市場的領軍者,如今卻風光不再。GoPro在1月8日發布的公告中不僅下調盈利預期,同時宣布裁員,還確認將退出無人機市。為了緩解公司的財務狀況,GoPro還將CEO的薪酬調整至1美元。而更糟糕的是,據多家外媒消息,GoPro目前正聘請摩根大通,欲尋求公司出售。
每經編輯|步靜
每經實習記者 胡曉蕊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步靜
據路透社報道,知名運動相機廠商GoPro在美國時間周一發布公告,下調了其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預期,同時宣布至少裁員250人,從現在的1254人削減至不到1000人,并將退出無人機業務,停止銷售于2016年上市的Karma無人機,原因是考慮到了未來的監管環境和激烈競爭。
此外,據多家外媒消息,GoPro目前正聘請摩根大通,欲尋求公司出售。
受早間公告影響,GoPro在美股周一跌幅一度超過33%,股價創下了歷史新低的5.04美元,不過在出售消息傳出后,股價在收盤時小幅回升至6.56美元,但當天跌幅也達到了12.77%。
(圖片來源:攝圖網)
GoPro在周一早間發布的公告中稱,該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預期營收約為3.4億美元,雖然比上一季度略有上升,但同比大幅下滑,甚至還遠低于11月份預計的的4.7億美元。而這也是自2014年上市以來,GoPro最難看的一次財報。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廣其旗艦產品Hero 6 Black的銷量,GoPro宣布調整其價格由499美元降至399美元,路透社預計,這將也使該公司第四季度的收益損失達到8000萬美元。
此外,GoPro還證實了傳聞中將進行的全球裁員的消息,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20%,員工減至不足1000人,而裁員費用在1300萬美元到1800萬美元之間。與此同時,為了緩解公司的財務狀況,GoPro還將CEO尼古拉斯•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的薪酬調整至1美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彭博數據發現,自2014年10月7日GoPro股票達到歷史最高點93.85美元后,其表現一直不盡人意。而該公司在1月8日的股價,相比2017年9月27日11.89美元的52周最高數據也接近腰斬。
盡管目前GoPro的市值已不足上市初期的三分之一,但伍德曼仍表示,他不后悔上市。伍德曼指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GoPro已經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度,也建立了強大的客戶基礎,尤其是在它的相機和訂閱服務方面。
“市場不是在懲罰我們,事實上,它們是正確的,”伍德曼說,“作為一家上市企業,把客戶青睞轉化為公司盈利就是我們的工作,這也是我們正在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
伍德曼還表示,GoPro將在2018扭轉自身的業務,并預計將會在下半年獲得盈利。
本次公告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GoPro宣布將退出無人機市場。GoPro方面稱,由于Karma無人機已經連續幾個季度遭遇需求下降,在出售完所有的庫存后,GoPro將不再生產無人機,而Karma也是其推出的最后一個無人機型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Karma無人機于2016年9月發布,不過這售價為799美元的無人機并沒有成為營收不斷下滑的GoPro的救命稻草,反而因為近幾年中國無人機品牌大疆在市場上的絕對統治地位,扼殺了后上市的GoPro無人機的生存空間。
此外,Karma在發售期間還發生了召回事件。有部分用戶在使用Karma的過程中發現無人機會突然失去動力,這無疑又使本來就失去市場先機的的Karma更加雪上加霜。
再加上2017年整個大環境對無人機市場都不友好,各國政府都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劃定了禁飛區域,這使處于壟斷地位的大疆日子也不好過。GoPro預測,歐洲和美國監管方面的嚴格障礙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內減少無人機的市場,因此退出無人機市場是其節約成本之舉。
GoPro在一天之內宣布調低營收預期、裁員,退出無人機市場三個重磅消息,導致其股價一度跌至歷史最低位,GBH分析師丹尼爾•艾維斯表示,“降低成本確實是好辦法,不過目前GoPro更需要主動扭轉頹勢,或者尋求一家規模更大的科技公司的收購。
事實上,今天多家外媒都爆出了GoPro確實借助其上市時的保薦公司摩根大通的幫助,以尋求出售的消息,不過其CEO在接受采訪時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
“我們對此一直都非常清楚,我們向任何能夠給我們提供幫助的機會都持開放態度。摩根大通是我們的保薦機構,但我們并沒有主動尋求出售。”伍德曼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不過他后來補充道:“擴大業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出現,這些會是我們考慮的。”
但到目前沒有任何消息顯示,有潛在的收購者愿意收購GoPro。而對于上述事件,摩根大通也拒絕置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