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11-20 08:10:20
物業費怎么收才合理?小區的公共收益怎么算?近日一則物業給業主發24萬元紅包的新聞引起了網民關于物業費征收的熱議。
近日,蘇州某小區物業用電梯廣告等公共收益給全體606戶業主發了24萬元紅包,消息一經曝出,便引發網民熱議。在對這種良心物業點贊之余,不少網民表示,物業公司作為小區公共資產的“管家”,本來就應該在物業收費的項目、標準、用途等方面做到公開透明,將本應屬于業主的公共收益返還業主所有,相關職能部門也要加強對物業服務的監管,以減少物業糾紛,切實保障業主權益。
近年來,業主與物業的糾紛逐漸增多,其中物業收費的項目、標準、用途等不透明,成為糾紛的主要原因。網民“靜語心趣”認為,業主知情權應受重視,物業公司作為小區公共資產的“管家”,追求的就是委托方的信賴,應公開收入,透明使用。
網民“蔡開劍-離婚律師”表示,物業服務企業要向業主大會或全體業主公布物業服務資金年度預決算,并每半年公布一次資金的收支和預算執行情況。
怎樣收物業費才算合理呢?網民“級上搖滾”認為,從財務角度來說,收支平衡就行了,采取預算預繳制度,由業主審批預算,物業嚴格控制預算,年終結算審計多退少補,這樣才合理。
也有網民提醒稱,除了繳費,小區業主別忘領取公共收益紅包,小區公共收益雖然是由物業收取,但是,物業只是代為管理,這些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歸全體業主所有。
那么,哪些收益算是小區的公共收益呢?網民“獨行真諫 ”舉例稱,小區里投放廣告要收費,外來車輛進小區要收費,搞活動要收取場地租金,開店收房租,會所承包要收租金……這些錢都是公共收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何才能減少日漸增多的物業糾紛?網民“天命之初的男生”建議,業主除了要求物業公司公開物業收費收支賬目外,還可以在社區的指導下成立業委會,由業委會對物業公司進行監督。
網民“永遠不折騰”表示,現在物業糾紛大量存在,業主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有網民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建立物業管理獎懲機制,定期邀請業主對物業公司進行服務質量考核,對優秀物業進行評選表彰,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表現不好的物業公司予以懲罰。這樣可以促使優勝劣汰,督促物業人員轉變服務態度,提高服務素質,改善服務質量。
網民“作家肖永樂”認為,物業糾紛折射出諸多社會問題,亟待解決。一要查找問題,重點理清開發建設遺留問題,對癥下藥;二要規范物業管理,嚴格市場監管,細化物業服務標準,暢通投訴渠道,及時化解矛盾;三要創新管理機制,推進物業管理企業自律,實現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民主自治的有機結合。
經濟參考報記者 李保金 整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