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8 12:12:48
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92億美元,以7億美元的小額幅度實現9個月連漲。同時,隨著中國適應和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面對美聯儲在12月大概率會采取的加息舉動,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趨穩的格局并不會出現根本上動搖。
每經編輯 張壽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 陳適
11月7日,央行發布10月外匯儲備數據:10月末外匯儲備為31092.13億美元,較上月末微增7億美元,為連續第9個月回升。不過增幅較上月下降,9月末外儲環比升169.83億美元。
10月是美聯儲執行縮表計劃的第一個月,當月美元反彈,美元指數整體呈上升態勢,歐元、日元等貨幣對美元不同程度貶值,匯率估值效應對外匯儲備回升構成壓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分析,外儲投資收益帶來一定的正向貢獻。此外,10月貿易順差有望擴大,一定程度也有助于外儲回升。總體來看,預計10月外匯可能小幅凈流入。
隨著外儲穩步回升,跨境資金流動趨于均衡,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漸成常態,表現得更具彈性。專家指出,當前,在央行實現貨幣政策有效性和貨幣環境獨立性增強的情況下,對于美聯儲縮表或加息,中國采取跟隨性行動的必要性下降。
外管局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中國適應和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美聯儲加息以及縮表不會從根本動搖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趨穩的格局。
外匯儲備在回升中保持穩定
從本月的匯率變動來看,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分析,外儲增長低于預期主要與匯率折算造成的賬面損失有關。歐元、英鎊和日元對美元匯率分別下降1.4%、0.9%和1.0%,美元匯率指數(DXY)從月初的93.1上升至月底的94.6,上升1.6%。按幣種看,我國外儲中非美元資產約占三分之一,本月因匯率折算將減記約160億美元。
不過我國外儲還是保持上升勢頭。美聯儲執行縮表計劃支撐美元走高,但也是美股上揚的重要動力之一。10月間,標普500指數于10月2日開盤報2521.2點,在數輪上升后,10月31日收盤報2575.3點。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分析,美國股市再創新高,外儲投資收益帶來一定的正向貢獻。10月貿易順差有望擴大,一定程度也有助于外儲回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分析,今年10月份,美元指數小幅升值以及國債收益率小幅上漲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一定估值減損。盡管如此,我國10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依然較上月增加了7億美元,實現了外匯儲備規模連續9個月回升,說明在當前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背景下,銀行結售匯狀況持續改善,跨境資本流動趨穩向好。未來幾個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可能會出現有增有減的雙向變動,但總體保持穩定。
劉健則指出,隨著人民幣匯率穩定性增強,市場主體投融資行為更加理性,跨境資金流動短期內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增減幅度均可能較小。
自身功夫強 應對加息不慌忙
國家外管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優化,新興動能加快成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總體在穩中向好態勢下持續發展,推動跨境資金流動均衡發展,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逐步回升后保持基本穩定。
展望未來,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收支保持平衡有序的基礎將更加堅實,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12月份大概率加息,這意味著如果預測兌現,非美元貨幣將再次承壓。近日輿論對中國會否加息的討論升溫。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認為,美聯儲從10月份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12月份加息幾乎沒有懸念,2018年估計還會有兩到三次加息的可能。這些外部因素似乎也使得近期國內加息的預期提高。但他同時指出,判斷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是看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相應變化或我國外匯流向的變化。今年以來,隨著美元指數的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升值,同時由于國內市場利率水平上升,導致持有美元的機會成本增大——美聯儲持續加息之后,美元的市場利率水平仍明顯低于人民幣在國內的市場利率水平。
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則指出,長端利率的變化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更大,當前中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水平已經在歷史高位,金融市場的參考利率水平已顯著提升,中國央行跟隨加息的必要性下降。此外,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并未因美聯儲加息而收窄,即使在當前央行不加息的情況下,國內居民換匯和持有美元的意愿也出現了下降,這也使得央行加息不存在緊迫性。
謝亞軒還提到,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逐漸成為常態,匯率更有彈性,這增強了央行實現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貨幣環境的獨立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