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5 18:30:00
每經記者 陸佳麗 每經編輯 楊翼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的“上海銀罰字〔2017〕1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違反《征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被處人民幣50萬元罰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汽通用此次被罰款主要是因為在貸款執行環節存在不完善之處。
上汽通用金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監管規定,在消費者辦理個人購車貸款業務過程中,除貸款申請人需要簽署征信授權書外,如申請人已婚,則其配偶也需親自簽署征信授權書,而在上汽通用金融過往業務辦理中,部分貸款申請人配偶的征信授權書,由貸款申請人進行了代簽。
記者了解到,此做法違反了《條例》的相關規定。有業內人士透露,事實上,由4S店工作人員代簽征信授權書的現象以前在汽車行業較普遍。
“發現該問題后,我司已于2016年進行整改,嚴格管理征信授權流程,積極配合上級監管部門工作。”上汽通用金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近年來,汽車金融萬億級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進入,競爭愈演愈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在30%~40%左右。
據了解,汽車金融公司現階段的主要業務包括消費信貸。而在消費信貸方面,汽車金融公司作為汽車廠商的服務延伸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此次上汽通用金融被處罰,反映的就是汽車金融公司在消費信貸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當前市場上的汽車金融產品很多,消費者最大的抱怨在于4S店收取的6000至8000元手續費。”益普索汽車研究總監葉盛告訴記者,曾經考慮過貸款買車而最終又放棄的消費者中,有38%的消費者覺得4S店收取的手續費太高,有29%的消費者因利息過高而放棄選擇貸款,19%的消費者則因選擇貸款后無法享受一些現金折扣而放棄。這些都是消費者認為汽車金融中存在的“坑”。
“但如收取手續費等都是4S店的盈利手段,與整車廠沒有關系,所以這一情況較難改善。”葉盛表示,當前汽車金融公司基本無法實現盈利,大多都是通過整車廠輸血的方式生存,它們的作用更像是整車廠賣車的衍生品,主要在于拉動該品牌的銷售。
“在汽車行業中,通過汽車金融公司貸款的占據17%~18%,銀行的市占率連10%都不到。”葉盛說,汽車金融公司已經是汽車金融市場各個參與方中最中堅的力量。
但不管是汽車金融公司、商業銀行還是爭相涌入的如易鑫等新玩家,汽車金融市場要想進一步規范化,除了解決上述問題外,如征信體系數據的誤差、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也要逐步解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