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9 16:29:0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喜威
每經記者 張喜威
今天,外匯市場迎來了一個關鍵時點——美元指數重新回到了特朗布在2016年美國大選日最低點下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北京時間6月29日上午10時50分左右,美元指數再度跳水,一舉跌破96關口,并擊破95.88的大選當日最低價,徹底回吐所有“特朗普行情”。截至29日中午12時,美元指數最低跌至95.7536,逼近9個月低位。這已經是美元指數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累計最大跌幅超過1.7%。
在美元重回跌勢的背后,是近幾日全球各大央行的紛紛表態。
6月27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一些話打破了外匯市場多日的平靜。
德拉吉當日在葡萄牙舉行的歐洲央行年度政策論壇上指出,歐元區經濟正在反彈,通縮力量已被通脹力量所替代。德拉基表示,因為歐洲的經濟前景改善,包括近零利率和大規模購債在內的政策工具可以進行調整。在投資者看來,德拉吉的言論似乎意味著德拉吉準備好對德國的要求做出讓步,正為開始采取措施減少央行的刺激舉措開啟大門。
此消息公布后,歐元對美元直線拉升,6月27日連續突破1.12、1.13兩個關口,漲幅超過1.4%。28日、29日歐元對美元繼續上漲,升破1.14并再度刷新1年新高至1.1389。
然而,出來“攪局”的并非只有德拉吉一人。28日晚間,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也暗示可能有必要移除部分刺激措施,這與其上周釋放出的鴿派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在歐洲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2015年的降息已見成效,隨著過剩產能消耗殆盡,央行需考慮其它選項。
三大央行的集體表態,加上IMF于6月27日下調美國經濟增速預期,美元引來了投資者的集體拋售,非美元貨幣全線上漲。
其中,歐元對美元近3個交易日上漲超過2%,刷新一年新高;英鎊對美元最近3個交易日最高上漲也超過2%;美元對加元則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刷新4個月新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日再次大幅上調,報6.7940,創6月19日以來新高;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均連續3個交易日上漲,并雙雙升破6.78。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Bank)的分析師近日分析指出,美元可能面臨貶值的風險,因為未來歐元區經濟增速可能強于美國,歐元區料將在2018年年末實現充分就業,預計歐央行將在2018年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而美國國內企業盈利下降和較低的產能利用率,可能導致國內出現周期性的放緩,美元將有貶值風險。
對于美元及接下來的走勢,中金所研究員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未來,人民幣已不大可能對美元大幅貶值,大概率維持穩定或逐步升值。他還表示,此前美聯儲加息后美元小幅反彈,現在又重回跌勢。過去幾年美元的上漲周期已在今年初結束,未來幾年美元匯率大概率震蕩下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