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4 19:09:57
萬達的電影產業國際化步伐邁得大,國內電影市場上也頻頻施展資本并購與結盟大法……6月18日,上海電影五號攝影棚,萬達文化集團高級副總裁、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將現身“中國影視領袖峰會”,揭開萬達電影買買買之后的挑戰與探索。
每經編輯|丁舟洋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如果把萬達的電影板塊放在整個萬達帝國中衡量,便知大手筆的買買買仍不打算停下來。
今年1月,王健林在達沃斯論壇上稱,萬達收購的傳奇影業在好萊塢已經算二線公司了,一線公司只有六家。
“能買到六家當中其中一家肯定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發現這六家是不是愿意賣,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先把我要買的信息放給他們,我愿意買。”
萬達的電影產業國際化步伐邁得大,國內電影市場上也頻頻施展資本并購與結盟大法。收購時光網、收購影院、入股博納影業、布局游戲產業……萬達院線已正式更名為萬達電影,一方面建立電影生態圈的整體戰略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關于海內外并購標的估值、業績等問題的爭議卻從未消散。
6月18日,萬達文化集團高級副總裁、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將現身由每日經濟新聞與上海電影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三方聯合舉辦“中國影視領袖峰會”(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參會),直面所有針鋒相對,揭開買買買之后的挑戰與探索。
▲中國影視領袖峰會(每經影視制圖)
【并購之辨】
“布局、整合、創新”是曾茂軍給萬達電影2016年總結的三個關鍵詞。
曾茂軍說:“布局,即過去的買買買,是圍繞公司未來的5~10年的規劃;整合,首先是公司內部的部門之間,公司之間的邊界的打通。創新,我相信未來的電影院里面,可能大家不僅僅是看電影,可以玩兒,打VR的游戲,看VR的內容。”萬達電影希望通過電影院讓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至于2017年的“小目標”,“那當然第一是也必須是繼續保持第一了,而且我們在第一的位置上,我們的市場份額和我們的經營效率要提升,我們的非票房收入同比2016年要有提升,我們在電影的整合營銷和一些方面的收購,同比2016年應該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曾茂軍解釋道。
▲曾茂軍(本人供圖)
如今2017時間過半,小目標完成的怎么樣?并購之后的整合難點何在又如何解決?“中國影視領袖峰會”特別請到了曾茂軍,現場一一解惑。(想與曾茂軍面對面嗎?點擊文末“報名通道”來報名吧!)
事實上,關于影視并購并不止是萬達一家的關鍵詞,近兩年來影視文化類并購炙手可熱,惹人注目。影視行業內并購頻出、跨界并購也屢屢發生,可自帶光環的影視并購有的面臨著高估值、高業績承諾、高杠桿的業界質疑。
尤其當國內電影票房市場面臨增速放緩,資本對影視并購的策略有改觀嗎?
對于上述種種市場熱點問題,在第一場關于影視并購的圓桌對話上,曾茂軍將與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崔志芳、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完美世界董事長廉潔展開精彩對話。必須是干貨滿滿。
▲“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一的參會嘉賓(每經影視制圖)
【內容突圍】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是電影人們的交流平臺、交易市場,也已成為廣大中國影迷們每年期待的電影盛宴。數百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師之作、文藝經典將在這里展映,為了買到心儀影片的入場券,影迷們往往提前很長時間就前往售票處排隊,在線購票更是一放出票源就一搶而空,甚至還有很多人為了搶票做詳盡的攻略。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一面是全國院線電影單銀幕產出下滑,另一面又是看似小眾的國內外電影一票難求;一面國產電影年產量已逼近千部,另一面是贏得觀眾好口碑的佳片百里挑一。國產電影在供應端的結構性矛盾應該如何破局?國產電影又該如何把中國觀眾們留在座位上?這些懸在全國所有愛電影的觀眾們心中的問號,也是所有有擔當的中國電影人應該解決的命題。
本場論壇的第二場圓桌將聚焦國產電影的內容生產。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引力影視執行董事姜偉、大地影院集團總經理于欣、著名導演賈樟柯將圍繞如何激發國產電影的內容活力展開討論。
▲“中國影視領袖峰會”論壇二的參會嘉賓(每經影視制圖)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與上海電影集團還將聯合發布《中國電影產業供給側改革白皮書》,從票房與需求、放映與發行、電影與資本、未來與展望四個維度審視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希望為中國電影由大到強的路上點亮一盞明燈!
6月18日,下午1時20分,上海電影集團五號攝影棚,與所有的精彩不見不散。
↓↓↓↓↓向下,點擊“報名通道”即可報名參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