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4 14:49:4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鄧莉蘋
每經記者 鄧莉蘋
從女大學生到清華教授,電信詐騙讓人防不勝防。不過從今以后,電信詐騙再也無法如此猖獗了!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六部門聯合發布《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簡稱《通告》)。
![]() |
根據《通告》,公安部將對主動出擊,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依法立為刑事案件;電信部門要嚴格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確保到年底前實名率達到100%;而對很多用戶產生較大影響的還有,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后到賬。
通告一出,立即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
有贊成的:
![]() |
![]() |
![]() |
![]() |
《通告》中提到,電信企業(含移動轉售企業,下同)要嚴格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確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達到96%,年底前達到100%。
未實名電話將停機
而對于未實名登記的單位和個人,應按要求對所持有的電話進行實名登記,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的,一律予以停機。
此外,電信企業在為新入網用戶辦理真實身份信息登記手續時,要通過采取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聯網核驗等措施驗證用戶身份信息,并現場拍攝和留存用戶照片。
同時,還要求電信企業立即開展一證多卡用戶的清理,對同一用戶在同一家基礎電信企業或同一移動轉售企業辦理有效使用的電話卡達到5張的,該企業不得為其開辦新的電話卡。
同一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有一個I類戶
《通告》要求,各商業銀行要抓緊完成借記卡存量清理工作,嚴格落實“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等規定。而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Ⅰ類銀行賬戶,在同一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Ⅲ類支付賬戶。
央行在2015年12月發布的《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要求,個人銀行賬戶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其中銀行可通過Ⅰ類賬戶為儲戶提供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產品、轉賬、消費和繳費支付、支取現金等服務。基本上個人到銀行網點辦理的借記卡都是I類戶。
此前,各家銀行都已經在執行每個客戶在同一銀行的借記卡不能超過4張的規定。而如果按照《通告》執行,后期在一家銀行有多張借記卡的可能還會進行清理。不過,具體如何執行,可能還需要監管部門的相應細則。
ATM向他人轉賬要24小時后到賬
《通告》中稱,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后到賬。簡單來說,就是以后通過ATM向不是本人名字的賬戶轉賬的時候,資金需要24小時才能到賬。
在很多電信詐騙案件中,受騙者都是通過ATM機等自主終端給詐騙人員轉賬匯款的。受害者通過柜臺轉賬可能會引起他人注意,而通過ATM機則可能不會引起其他人員的關注。
有網友評論稱,“挺好的!……可以防止一些容易受騙的人造成損失。”
![]() |
不過,也有人質疑這可能會帶來一些不麻煩,目前,很多銀行的ATM轉賬基本是在2小時內到賬。改成24小時后到賬,明顯時間延長了很多。而這對一些在銀行下班后需要用款同時又不會使用網銀的人會帶來不便。
目前,除了ATM以外,銀行柜臺、網銀、手機銀行等多個渠道都可以做到實時到賬,而且很多銀行的手機銀行轉賬還免費。從《通告》來看,上述網銀等渠道轉賬,并未限定到賬時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