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一進理發店、健身房就被忽悠辦卡?昨天工商部門出手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3 11:17:21

          去理發店剪個頭發,一怕理發師沒控制好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剪得太短,起碼得丑半個月。二怕店員的三寸不爛之舌,一直推銷辦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一位市民在整理預付卡(圖片來源:東方IC)

          不僅是美發行業,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預付卡消費幾乎成為餐飲、美發、健身等行業的標配。

          看似店員口中的預付卡消費“雙贏”的背后,也出現了諸多辦完卡后“老板跑路”、“門店倒閉”等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昨天(12日),工商部門出手了!

          上半年預付卡消費投訴1.48萬件

          被要求辦理預付卡,是許多進入理發店、健身房等地的顧客所遇到的問題。

          7月12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安慧北里的馬小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上周六,她剛在所住小區的理發店辦了一張價值1998元的預付卡。

          “我其實一開始也是不想充這么多錢,但是如果不辦卡,原價做頭發的話,太貴了。”馬小姐說,她做了軟化和染色,價格分別是398元和700多元,加在一起原價算是1000多元。

          “理發店里充值會員卡可以打折,比原價劃算多了。本來我是想辦理998元的會員卡,這樣打完折下來,卡里余額其實也并不多。但是店里規定第一次消費不能超過卡里60%的錢,所以我只能辦理了1998元的卡。”馬小姐無奈地說。

          馬小姐表示,打完折后付了600多元,比原價劃算很多。卡里的錢只能以后理發、補染色再繼續使用了。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理發店倒閉時,馬小姐表示,“店里說他們是連鎖的,北京有50多家分店。”

          然后,馬小姐自己也犯起了嘀咕,“這應該沒問題吧?”她反問記者。

          ▲我們錢包里各式各樣的預付卡也越來越多。(圖片來源:東方IC)

          從全國各地的媒體報道來看,預付式消費問題層出不窮。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6月中旬,武漢吳先生發現位于沌口的“飛翔舞蹈工作室”轉租給別人,而吳先生花2985元為小孩辦的預付卡,還剩57節課沒上,新東家又不愿接受老客戶,退款也無門,遂向工商投訴。

          類似的案例仍有很多,不乏知名企業。例如,上海知名餐飲連鎖企業“代官山”2015年也上演了跑路事件,5家門店突然歇業,經營者完全失聯,眾多買了“代官山”預付卡的用戶蒙受損失。

          據全國12315投訴舉報有關統計數據顯示:

          2016年上半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共受理預付卡消費投訴1.48萬件,主要集中在健身、美容美發等服務行業。

          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服務業較為發達的省市成為預付卡消費投訴的重點地區。

          失信企業將“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3月10日,上海一家嬰兒游泳館,老板員工失聯,200多名消費者共計40余萬元預付卡金額無處退款。(圖片來源:東方IC)

          這也使得一些本想要消費的人對預付卡持觀望狀態。家住北京馬家堡的張女士家的小區門口剛新開了一家健身房,張女士對于是否辦卡已經猶豫不決了近兩周了。 “現在開幾天,賣出一批卡,就倒閉跑路的健身房太多了。”張女士說。

          張女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介紹說:

          健身房正在裝修,打出的廣告是兩年收費2099元,這個價錢在北京已經算便宜的了。

          正是因為便宜,張女士有些心動,但她同時表示,“太便宜了又怕它倒閉,怕老板是騙子。”

          張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量的預付卡銷售屬于“三無”狀態,即無備案、無存管、無監管。

          其中,就備案上而言,根據商務部2012年制定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預付卡的發卡、售卡企業應自開展預付卡消費業務之日起30日內到相應等級的商務部門申請備案,并保存購卡人的登記信息5年以上。

          不過,這一《辦法》的實施狀況卻不及預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預付卡銷售只有一半多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或商務部備案,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上海全市發卡主體近10萬家,而在上海市商務委備案的企業只有351家。

          記者了解到,沒有登記備案為基礎,更談不上存管。并且,很多美容美發店、健身房、餐飲店等規模小,還達不到存管資金的標準。

          7月12日,工商總局網站信息顯示,隨著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不斷完善,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托公示系統強化信用監管,及時將因預付式消費問題而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信息錄入公示系統,并向社會公示,提醒消費者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還將積極推動部門間開展信息共享和失信聯合懲戒,對失信企業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信用約束和懲戒,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此外,國家工商總局制定出臺《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等規章,對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的行為作出禁止性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約定責任義務等內容。

          專家建議:加強對市場消費行為監管


          ▲預付卡與身份證(圖片來源:東方IC)

          對消費者如何避免掉入預付卡消費陷阱這一問題,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國強表示:

          首先,不能過于貪便宜,越是優惠多,越要提高警惕,不能聽信商家的宣傳;注意查驗商家的信息,了解其市場信譽度和經營狀況,最好對其負責人的個人信息有所了解;注意保存相應資料,包括書面協議、付款憑證、商家承諾的證據等。

          劉國強認為,其實,我們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預付卡,許多我們所提前設想的消費,可能辦卡后你很快發現并不那么需要了。比如辦了健身卡后,一年去不了兩次健身房的,就大有人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認為:

          立法建制,加強對市場消費行為的監管。尤其是將《新消法》和《保險法》的相關條文,從紙面規定變成執法常態。

          在相關執法監管的日常監管中,對預付卡消費予以特殊關注,或者將預付卡行為納入信息化管理系統,予以全流程的風險監控。

          對于預付卡欺騙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市場主體的違法成本,這也很重要。

          責編 周禹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去理發店剪個頭發,一怕理發師沒控制好自己體內的洪荒之力,剪得太短,起碼得丑半個月。二怕店員的三寸不爛之舌,一直推銷辦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一位市民在整理預付卡(圖片來源:東方IC) 不僅是美發行業,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預付卡消費幾乎成為餐飲、美發、健身等行業的標配。 看似店員口中的預付卡消費“雙贏”的背后,也出現了諸多辦完卡后“老板跑路”、“門店倒閉”等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昨天(12日),工商部門出手了! 上半年預付卡消費投訴1.48萬件 被要求辦理預付卡,是許多進入理發店、健身房等地的顧客所遇到的問題。 7月12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安慧北里的馬小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上周六,她剛在所住小區的理發店辦了一張價值1998元的預付卡。 “我其實一開始也是不想充這么多錢,但是如果不辦卡,原價做頭發的話,太貴了。”馬小姐說,她做了軟化和染色,價格分別是398元和700多元,加在一起原價算是1000多元。 “理發店里充值會員卡可以打折,比原價劃算多了。本來我是想辦理998元的會員卡,這樣打完折下來,卡里余額其實也并不多。但是店里規定第一次消費不能超過卡里60%的錢,所以我只能辦理了1998元的卡。”馬小姐無奈地說。 馬小姐表示,打完折后付了600多元,比原價劃算很多。卡里的錢只能以后理發、補染色再繼續使用了。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理發店倒閉時,馬小姐表示,“店里說他們是連鎖的,北京有50多家分店。” 然后,馬小姐自己也犯起了嘀咕,“這應該沒問題吧?”她反問記者。 ▲我們錢包里各式各樣的預付卡也越來越多。(圖片來源:東方IC) 從全國各地的媒體報道來看,預付式消費問題層出不窮。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6月中旬,武漢吳先生發現位于沌口的“飛翔舞蹈工作室”轉租給別人,而吳先生花2985元為小孩辦的預付卡,還剩57節課沒上,新東家又不愿接受老客戶,退款也無門,遂向工商投訴。 類似的案例仍有很多,不乏知名企業。例如,上海知名餐飲連鎖企業“代官山”2015年也上演了跑路事件,5家門店突然歇業,經營者完全失聯,眾多買了“代官山”預付卡的用戶蒙受損失。 據全國12315投訴舉報有關統計數據顯示: 2016年上半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共受理預付卡消費投訴1.48萬件,主要集中在健身、美容美發等服務行業。 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服務業較為發達的省市成為預付卡消費投訴的重點地區。 失信企業將“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3月10日,上海一家嬰兒游泳館,老板員工失聯,200多名消費者共計40余萬元預付卡金額無處退款。(圖片來源:東方IC) 這也使得一些本想要消費的人對預付卡持觀望狀態。家住北京馬家堡的張女士家的小區門口剛新開了一家健身房,張女士對于是否辦卡已經猶豫不決了近兩周了。“現在開幾天,賣出一批卡,就倒閉跑路的健身房太多了。”張女士說。 張女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介紹說: 健身房正在裝修,打出的廣告是兩年收費2099元,這個價錢在北京已經算便宜的了。 正是因為便宜,張女士有些心動,但她同時表示,“太便宜了又怕它倒閉,怕老板是騙子。” 張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量的預付卡銷售屬于“三無”狀態,即無備案、無存管、無監管。 其中,就備案上而言,根據商務部2012年制定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預付卡的發卡、售卡企業應自開展預付卡消費業務之日起30日內到相應等級的商務部門申請備案,并保存購卡人的登記信息5年以上。 不過,這一《辦法》的實施狀況卻不及預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預付卡銷售只有一半多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或商務部備案,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上海全市發卡主體近10萬家,而在上海市商務委備案的企業只有351家。 記者了解到,沒有登記備案為基礎,更談不上存管。并且,很多美容美發店、健身房、餐飲店等規模小,還達不到存管資金的標準。 7月12日,工商總局網站信息顯示,隨著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不斷完善,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托公示系統強化信用監管,及時將因預付式消費問題而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信息錄入公示系統,并向社會公示,提醒消費者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還將積極推動部門間開展信息共享和失信聯合懲戒,對失信企業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信用約束和懲戒,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此外,國家工商總局制定出臺《合同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等規章,對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的行為作出禁止性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與消費者約定責任義務等內容。 專家建議:加強對市場消費行為監管 ▲預付卡與身份證(圖片來源:東方IC) 對消費者如何避免掉入預付卡消費陷阱這一問題,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國強表示: 首先,不能過于貪便宜,越是優惠多,越要提高警惕,不能聽信商家的宣傳;注意查驗商家的信息,了解其市場信譽度和經營狀況,最好對其負責人的個人信息有所了解;注意保存相應資料,包括書面協議、付款憑證、商家承諾的證據等。 劉國強認為,其實,我們生活中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預付卡,許多我們所提前設想的消費,可能辦卡后你很快發現并不那么需要了。比如辦了健身卡后,一年去不了兩次健身房的,就大有人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認為: 立法建制,加強對市場消費行為的監管。尤其是將《新消法》和《保險法》的相關條文,從紙面規定變成執法常態。 在相關執法監管的日常監管中,對預付卡消費予以特殊關注,或者將預付卡行為納入信息化管理系統,予以全流程的風險監控。 對于預付卡欺騙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市場主體的違法成本,這也很重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亚洲就去吻婷婷永久网 |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天天天澡天天天碰青青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