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17 12:44:54
無論是近日資本市場的針鋒相對還是市場營銷的正面碰撞,滴滴快的與Uber的競爭都越來越呈現白熱化趨勢。而在業界看來,滴滴快的此次正通過支持Uber在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Lyft對其進行打擊。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趙娜
就在Uber中國順利融資,開啟華夏市場經濟共享模式,滴滴快的則直接跑去Uber家門口“燒火”。
滴滴快的今日宣布參加了由日本電商巨頭樂天株式會社主導的對美國打車應用Lyft的新一輪融資,投資金額為一億美元。據悉,通過此輪投資,滴滴快的加入了卡爾·伊坎、阿里巴巴、樂天、騰訊、以及Andreessen Horowitz、Founders Fund、寇圖資本等投資界領袖的行列,共同為Lyft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持。
這是滴滴快的繼投資東南亞領先的打車應用Grabtaxi后,第二次投資海外出行行業的公司。不同在于,Lyft公司位于舊金山,而這也是另一家打車巨頭Uber的根據地。在資深人士李達看來,滴滴快的未來還將會與更多的服務于區域市場的國外打車應用合作。
投資Lyft或為牽制Uber
據了解,作為跨市場移動出行聯盟的一部分,滴滴快的和Lyft將打通跨境運營平臺;雙方用戶在中美間旅行時,將能通過現有手機APP方便使用當地合作方提供的實時出行服務。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的統計,2014年中美間旅客流量達到780萬人次 ,并以超過10% 的速度迅猛增長。這一漫游服務計劃將逐步覆蓋導航、支付、通訊等后臺功能,以為中美間用戶提供優質的跨境出行體驗,增強合作雙方的國際市場影響。
滴滴快的創始人CEO程維表示,“通過此次投資和長期戰略合作,將和Lyft與其他全球伙伴一起,持續立足本土,連通彼此的金融,技術和市場資源以達到一個共同目標:建設一個高效而可持續的全球出行生態圈聯盟。”
目前,滴滴快的的估值為160億美元,并有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儲備。道瓊斯VentureSource數據顯示,滴滴快的上一周完成的30億美元的融資,創下全球科技創業公司單筆股權融資規模之最。
無論是近日資本市場的針鋒相對還是市場營銷的正面碰撞,滴滴快的與Uber的競爭都越來越呈現白熱化趨勢。而在業界看來,滴滴快的此次正通過支持Uber在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Lyft對其進行打擊。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期就曾撰文稱,滴滴快的投資Lyft,是在Uber忙于在華擴張之際,增大該公司在美國市場面臨的威脅。
欲內外鞏固“一站式出行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滴滴快的推進“合作式國際化”的核心目的,是穩固其一站式出行平臺的地位。而通過“結盟”方式實現跨市場運營,理論上推進速度較快,又不會過于分散滴滴快的深耕國內市場的注意力。
8月滴滴快的宣布參與投資GrabTaxi時,滴滴快的方面回應記者稱雙方只是剛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
對先試水與中國出行市場共性多的東南亞地區,易觀智庫分析師張旭認為,滴滴快的從資本層面出手,是不錯的國際化擴張緩沖帶。長遠而言,中國出行O2O市場增量再大也將有“天花板”,滴滴快的的投資是在未雨綢繆。
目前來看,此次滴滴快的投資Lyft的戰略性似乎更加突出。本報記者留意到,作為跨市場移動出行聯盟的一部分,滴滴快的和Lyft將通過產品打通實現“跨境運營”。
簡單來講,用戶在美國可以用滴滴快的產品叫車,但提供車輛服務的是Lyft。Lyft用戶到了中國,也可以用Lyft“無縫”享受滴滴快的的服務。
張旭近期對記者分析稱,再融資對滴滴快的有阻擊競爭對手和發展新業務兩項價值。短期專車市場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長期來看,各出行平臺的較量重點需要落在提升服務上。
Uber和滴滴快的的較量此前集中在中國市場。滴滴快的攜手Lyft,后者是美國第二大出行產品。這意味著,未來Uber和滴滴快的將在國際市場擴大PK力度。當然,在美國市場,本土運營優勢的牌換到了Uber手上,滴滴快的聯合Lyft作用如何,仍有待市場和用戶的考驗。
未來拼車領域的淘汰賽或將加劇
據中金公司此前預計,中國潛在的專車市場規模達4205億元。因此,對于Uber來說,中國市場是必爭之地。
據記者了解,Uber創始人兼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曾于9月7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Uber中國融資仍在進行,目前12億美元已到賬,百度參與了本輪投資。但對于其他投資者,卡蘭尼克當時并未透露,他只表示,目前參與投資的基本都是中國的投資方,未來還將有新的投資方加入,其中不乏中國“國字號”投資方。
而作為Uber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滴滴快的在專車和拼車領域也與Uber展開正面競爭。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智庫此前的數據顯示,滴滴快的和Uber在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分別為82.3%和14.9%。
另外,上述機構近日發布中國拼車市場的7月報告顯示,中國拼車服務成交訂單的前三強分別為滴滴順風車、嘀嗒拼車和天天用車,占比分別為 66.0%、21.3%,5.3%。
有業內人士對此指出,易觀報告呈現了整個拼車市場格局正在發生的巨變,伴隨著滴滴順風車的崛起,已經有多家競爭企業退場,相信未來在拼車領域的淘汰賽還將加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