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31 00:37:30
2015年二季度末以來,A股市場寬幅震蕩成為常態。記者了解到,隨著銀行理財入市資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迫使銀行參與權益類資本市場的程度在下降,同時收益也出現大幅下滑。
每經記者 沙斐
2015年二季度末以來,A股市場寬幅震蕩成為常態。記者了解到,隨著銀行理財入市資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迫使銀行參與權益類資本市場的程度在下降,同時收益也出現大幅下滑。
某股份制銀行個金業務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短期內A股走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來講,三季度A股熱度低于2014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已是必然,新股發行也已暫緩,因此對接股市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下降的概率較大。
普益財富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到期掛鉤股市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破5”,為4.2%。
普益財富研究員李林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股市波動加大,從6月到7月結構性產品的收益率下挫明顯。部分銀行會逐漸減少此類結構性產品的發行量,而之前已發行但未到期的產品,到期能實現多少收益尚不明朗,但收益率下跌仍是大趨勢。
掛鉤股市產品收益“破5”
普益財富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個月來(5、6、7月),所有已到期的結構性產品中,在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且掛鉤股市(指數、基金、股票等)的產品中,5月最高到期收益率為26.9%,6月最高為21.4%,而7月則為8.4%。
李林夏告訴記者,6月15日開始的股市下跌,直接導致了此類結構性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成為3月以來最低,平均年化收益率甚至“破5”。
上述銀行人士認為,下半年央行仍將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額存單利率可能調整,加上存款利率上限有可能繼續放開,銀行理財借道信托入股市的通道將被關閉,因此下半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繼續下滑,尤其是保本類理財產品將受到更大的沖擊。
李林夏預計,部分銀行會逐漸減少此類結構性產品的發行量,而之前已發行但未到期的產品,到期能實現多少收益尚不明朗,但收益率下跌仍然是大趨勢。
李林夏表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將會更多的以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形式來對接股市。
據了解,凈值型產品屬于類基金的銀行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率,定期公布凈值,銀行作為管理人收取固定的管理費以及超過業績基準之后的固定比例業績提成,主要的風險和收益都由投資者來承擔。
銀行人士表示,關于銀行理財對接股市的后續變化,長期來看肯定是會逐漸增多的,但是就中短期的趨勢而言,具體還得看往后政策及股市的走勢。
證券投資類信托發行量下滑
股市持續大幅震蕩,除銀行理財資金外,證券投資類信托的發行規模也在短短一個月內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記者通過用益信托網在線統計工具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證券投資類信托每月的平均發行數量為564款左右,平均發行規模在338億元左右。但截至到今日(31日),記者統計發現,7月總共只發行了39款證券投資類信托。
用益信托研究員顏玉霞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的發行,與其基礎市場也就是資本市場的表現是息息相關的,加之信托對市場反應靈敏,所以股市大幅震蕩也使得信托公司對證券投資類產品發行相對謹慎,發行量減少。
從統計數據來看,7月份整個集合信托產品發行相比上月都有較大幅度下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大量資金在前期進入股市,之后被套,加上銀行年中攬儲吸收部分資金,所以7月份的發行、成立數量都會減少。
“后期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發展主要看資本市場的走向,資本市場總體相對穩定以后,這類產品發行應該也會慢慢回升。”顏玉霞指出,信托資金目前投向還是以傳統的基礎產業、工商企業和房地產、金融為主,證券投資類產品減少后,投向其他幾個領域的資金可能會有所增加,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基建領域產品略有增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