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27 10:37:09
隨著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穩步推進,上海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越來越快,有助于吸引境外投資者和發行主體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交易。鄭楊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加快推進,使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中心,中心指的是產品中心、交易中心、定價中心、業務中心和創新中心,為人民幣跨境投資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市場平臺,實現人民幣的良性循環,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堅實有力的市場支撐。
每經編輯 袁君
◎每經記者 袁君
截至2015年5月末,人民銀行已經與3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互換協議,與1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的清算安排,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已經開始具備成為國際主要貨幣的基本條件,作為計價投資、儲備的貨幣功能明顯增強。
在今日(6月27日)的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表示,2014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的人民幣結算業務總量達到1.9萬億元。人民幣國際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從成熟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歷程來看,本幣國際化進程,極大促進了本國金融中心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
鄭楊認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市場上廣泛接受的貨幣,離不開有國際影響力的在岸金融市場,上海基本形成了股票、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OTC衍生品、產權交易市場在內的全國先進市場體系,上海主要金融市場的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市場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
隨著上海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穩步推進,上海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越來越快,有助于吸引境外投資者和發行主體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交易。鄭楊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加快推進,使上海成為全球人民幣中心,中心指的是產品中心、交易中心、定價中心、業務中心和創新中心,為人民幣跨境投資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市場平臺,實現人民幣的良性循環,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堅實有力的市場支撐。
為深化上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鄭楊表示下一步將著重加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緊密配合人民銀行,做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順暢運營的有關工作。日前、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完成了一期的開發,將在今年4季度投產運營。對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繼續擴大上海金融市場規模的同時,不斷增強金融市場的功能。具體來看,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推動股票、債券基礎性金融產品加快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各類ETF產品,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屬類的大宗商品期貨,推出匯率、利率、股票、債券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積極發展新的金融市場形態,大力推進保險市場,信托市場等方面的發展。
三是充分借助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試,不斷優化完善滬港通,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可兌換的進程,加快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寬和擴大境內外的主體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渠道和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
四是將研究推動境外企業在金融市場發行債券,支持“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以及資金融通,形成海外重大項目的投融資中心。促進人民幣在沿線國家的使用,積極開展與四行、亞投行、多邊金融組織的合作,通過政策性、開放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相結合的模式,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
五是積極開展上海與其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交流、互動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積極發展離岸市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路徑,香港特區憑借緊密的金貿聯系,以及兩地在地理、語言、人文的接近性,已經成為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加快,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悉尼等地區,人民幣的離岸市場也在加快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