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7 00:57:53
佛山武館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武館,多被當作興趣班運營。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鵬麗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陳鵬麗 發自廣州
4月15日,佛山公布首屆十大區域文化產業品牌名單,佛山武術因相關文化產業發展滯后而未當選。
佛山武術協會主席薛棉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佛山武館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專業武館,多被當作興趣班運營。近幾年來,佛山武館的數量越來越多,但除了少數幾家武館每年能有一百萬元的盈利規模外,大部分武館都在艱難維持。
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認為,佛山具備豐富的武術資源,但資金與人才的缺位是武術未能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原因。隨著家電、陶瓷等其他產業的興起壯大,武術人才志不在武。
作為國內武術文化的重要地區之一,佛山如今正遭遇“臺風眼”效應。
據佛山武術協會統計,截至目前,在協會登記在冊的武館,全市共有370家,未注冊的100多家。
“大部分武館都在艱難維持,他們不想讓祖傳的武術無人繼承。”薛棉本告訴記者,佛山武館不是專業的武館,館主大多數白天上班,晚上才開館營業,而不是全日培訓,武館被當作副業經營。“武館師傅也不專業。”薛棉本補充道。
除了武館之外,記者了解到,作為武術文化產業重要配角的佛山兩處影視城,不靠拍戲而靠銷售參觀門票賺錢。
薛棉本告訴記者,目前佛山武術產業化做得較好的是佛山鴻勝館,如今,鴻勝館已經發展成了專業推拿基地。目前已經有不少的醫院機構要求與其合作。“一些醫院治不了的腰酸背痛、肩周炎等疾病,都可以到鴻勝館醫治。”
薛棉本認為,佛山武術文化產業化主要還是要靠政府政策支持。“佛山武館已經結束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開武館還要租金。”
對于未來佛山武術產業規劃,薛棉本表示,將以鴻勝館為媒介,擴大與醫藥機構的合作發展產業。
“河南少林寺是因為周邊沒有其他產業,只有武術,所以武術產業發展起來了,但佛山有家電等很多其他產業。”彭澎表示,佛山要想發展武術產業,需要從影視、學校兩方面著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