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4-12 13:08:43
前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今天拿到了“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了,據說,昨天北京市領導還把他叫過去,問他政府能做些什么來推進項目的落定。
每經編輯 王杰
邦地產記者 王杰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創業夢。
前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今天拿到了“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了,據說,昨天北京市領導還把他叫過去,問他政府能做些什么來推進項目的落定。
毛大慶算是把“眾創”這把火燒起來了,引得多少人蠢蠢欲動。但創業如同大浪淘沙,成功者寥寥無幾。毛大慶能成功嗎?
世鰲國際創始人、總裁劉天飚說,關于眾創空間,也要遵循摩爾定律期,一定會出現一個泡沫期,但這不見得是壞事,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要經歷這樣的泡沫期。“在泡沫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守,看到商業的本質,任何商業模型必須去盈利,如果你做了一個沒有盈利的模式,那么你是沒有未來的。”
“WeWork們”是地產還是孵化?
在搜狐焦點產業新區主辦的“眾創經濟學的奧秘2015產業新區醒春趴”上,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表示,眾創其實是一個商業模式,它一定是跟多行業、跨行業交流的行業,也是非常難以界定的一種盈利模式,很多地產人想轉型做孵化,其實都是很難的。“我跟毛大慶最近在做WeWork,依然是基于在地產和孵化中間找到它的一個新的屬性,所以,不完全是地產,也不完全是孵化。”
秦君認為,做孵化最難過的一關是怎么盈利。換句話說,最難的就是客戶、產品、服務與盈利模式,總體來說,要做孵化,首先需要整合的東西特別多。單從孵化器本身的空間收入來做的話,是非常辛苦的行業。現在十個孵化器基本都是自己的直投品牌,它的空間生態是這樣部署的:種子期、天使輪、A輪等等一系列環節上,要有自己的診斷。后來,他們改了打法,把自己作為一個投資機構,孵化器是一個項目的流量入口,前期要有足夠大的項目流量入口,以便為投后做一個快速的項目加速。所以說,要將各種要素在這里變成一個創新場和要素的集成場,讓各種要素和資源在這里交互、轉化,使得其未來可交易。
“不管是肉還是骨頭,參與的人太多太擁擠,味道都不好。”太庫CEO黃海燕說,“從產業地產的角度,我永遠應該把房子租給或者賣給我的優質客戶而不是次級客戶,而創業企業在初期階段,對很多供應商來講確實是次級客戶,但是對于投資人來講是優質客戶,因為你可以分享它們未來成長的價值。眾創空間如果只停留在‘空間’的階段,這個生意一定是少數人才能做,優質客戶多了才能賺錢,否則大家一窩蜂都來做,一定賺不到錢。”
眾創的盈利難題
眾創空間如此之火,它本質上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在中國能成功嗎?在這股泡沫式的狂熱中,仍然有許多人難掩迷茫。
北京嘉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汪浩說,我們更愿意理解為一個平臺。中國的眾創空間能達到美國WeWork一年50億的市值嗎?真的不知道,除非找到一個盈利模式。這個盈利模式在哪兒?像WeWork那樣掙批零差價嗎?做天使投資三五年收回來還是其他的方式?我不知道。
汪浩說,這個商業模式如果沒有找到的話,就可能像今天的大眾點評網,雖然拿到很多輪投資,但始終沒有解決盈利問題。在中國,眾創空間市場足夠大,但是要找到盈利模式,那就要學習雷軍的小米手機平臺,有一天小米做房地產,他賣的青年公寓就像現在的小米手機,公寓不賺錢,但里面加上智能化電器,這里面有盈利模式。小米如果跟房地產PK,房地產商只賺10%的毛利的話,就已經很“大方”了,但是小米可以說是零利率,掙的是家電的錢。眾創空間沒有批零差價,三五年后的收益很少,靠什么盈利?如果這個盈利點找到了,我看可以做到500億。
北京順寶藍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然表示,一開始做孵化器,需要想清楚,要用平臺化和開放化的思想來做,利用既有的資源優勢逆向整合其他人的資源,形成一個資源共同體,事情才能做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