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3 01:35: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記者 袁東
2015年1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來到位于香港新界沙田的康健科技中心,專訪了康健國際醫療行政總裁許家驊。
許家驊頭發花白卻神采奕奕,其既是一位兒科醫生,同時也是一位財務分析師,2014年6月才加盟康健國際醫療,此前一直擔任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的高管。
NBD:中國人壽集團入主康建國際醫療,并帶來了17.5億港元資金,康建國際醫療準備怎樣使用這些資金?
許家驊:這17.5億港元,公司會全部用來發展內地的醫療市場,這個用途不會改變。
NBD:去年,康建國際醫療已將富邦集團作為策略性股東引入,此次又引入中國人壽集團,兩家金融集團的入股,是否會在某些方面形成“矛盾”?
許家驊:中國人壽集團入股康建國際醫療,是因為其需要我們這個平臺去開展業務,發展大健康產業。而富邦集團的情況不一樣,他們對發展醫療業務非常有興趣,已投資了很多醫療設備公司,并希望我們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富邦集團跟我們談了大概7~8個月,調研了很多方面。富邦集團不會做一個被動投資者。
我們還邀請富邦集團的人士擔任康健國際醫療董事會的副主席。目前,康健國際醫療的大股東是中國人壽集團,第二大股東是曹貴子醫生和蔡志明博士,第三大股東是富邦集團,公司的股東結構已非常“企業化”了。
NBD:去年,康建國際醫療收購了一家比較小的內地民營醫院,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對這類民營醫院進行收購?
許家驊:康建國際醫療不“抗拒”收購內地民營醫院,但是同時,我們對這類民營醫院的要求很高,要求他們管理團隊的理念必須和我們一致,只有這樣,以后醫院的營收才會有保障。
NBD:您提到,康建國際醫療將在內地開展多項業務,其中的重點是什么?
許家驊:肯定還是醫療。公司的內地大健康產業主要有三大塊業務:一是體檢,二是醫藥,三是醫療服務。其中最重要的是醫療服務,比如看病、做手術等。公司要把專業的技術帶入內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