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3-07 21:21:02
在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七位政協委員就“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潘林青 孔祥鑫 馮雷 李建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新常態有何新特征?新常態有何新動力?新常態下農村工作有何重點?如何避免工業被“空心化”“邊緣化”?……在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七位政協委員就“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問:新常態有何新特征?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新常態實際上包含了三個內容:一是增長速度從過去的高速增長現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結構要調整,新常態是一個調整結構以后的經濟,很多產業要不斷升級;三是要尋找新的動力,過去習慣靠數量規模的擴大、靠投資的驅動,今后要靠廣大人民的創新精神、創業活動。
二問:新常態有何新動力?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我們過去經濟發展非???,被稱為世界工廠,這主要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那些中低端的產業。現在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工資增加,這些產業逐漸失掉比較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有沒有新的增長動力來源?
他認為,有以下幾個領域可以提供新動力:一是從中低端裝備制造業邁向中高端裝備制造業,以及新的電子產業、材料產業、精密儀器;二是互聯網新業態,比如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快遞業務等;三是綠色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等新興產業;四是“一帶一路”可以為水泥、鋼鐵、電解鋁等過剩產能創造更大市場需求。
三問:新常態下農村工作有何重點?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認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具體來講,就是要實現農業要更強、農民要更富、農村要更美。
陳錫文說,要實現這三個目標任務,今年的一號文件做了整體部署,除了這三方面具體任務怎么去落實之外,還特別強調一定要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來給實現這些任務提供強大的動力。同時要加強農村的法治建設,給實現這三項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問:新常態下如何避免工業被“空心化”“邊緣化”?
全國政協常委、原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認為,由于受到西方經濟的影響,加上我們自身機制的問題,我國工業一度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危險傾向。就是資本不再向實體經濟投入,實體經濟自己的資金也往外流,去搞虛擬經濟。另外,支持實體經濟的能源、土地、人才等要素也都轉移了,導致實體經濟效益下降。
李毅中說,這幾年,無論是在財、稅、價,還是在金融、產業政策等方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這個現象已經有所好轉,見到了成效??偫碓谡ぷ鲌蟾胬锶齻€地方講到了實體經濟,特別強調金融要服務于實體經濟,這個問題會逐漸改善的。
李毅中還談到,淘汰落后、化解過剩、產業轉移、“退城進園”,這是對工業結構布局的調整,并不是二產的弱化。另外,二產為三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商品,提供了服務對象,所以二產是三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三產并不意味著二產的退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用了很長一段講制造業,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這就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的重視。
五問:新常態下金融風險會不會增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說,到2014年底,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例也就是1.25%,比上一年1.03%有所上升,但還不算太高。英國一個著名雜志叫《銀行家》,去年曾經對全球30家大銀行的資產質量進行過統計分析和排隊,如果把中國的幾大銀行去掉,剩下20多家大銀行平均不良率是3.96%。也就是說,和國際同行業相比,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例仍然是偏低的,或者說資產質量水平仍然是比較良好的。
楊凱生說,今年經濟增長壓力也很大,甚至困難比去年還多。那今年形勢怎么樣?這恐怕要看銀行抵御、消化不良貸款的能力是怎么樣的。這里有兩個主要指標:一個是中國的銀行業目前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230%,也就是說每一塊錢的不良貸款,現在銀行已經準備了2.3元錢。另外,中國銀行資本充足率也是達到巴賽爾協議要求的,目前是13.18%。
所以,楊凱生認為,雖然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確實比過去有所上升,但是針對于銀行的整體資產來說,不良率還是比較低的,同時它們抵補未來可能出現新的風險的能力還是強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看空中國銀行業不必要,唱空中國銀行業更沒有什么道理。
六問:新常態下如何深化國企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明說,當前,國企主要存在兩類問題:一類是自身管理問題,一類是體制機制帶來的問題。
常振明認為,解決自身管理問題關鍵是要建立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比如“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反腐倡廉、建立透明的考核機制等;體制機制帶來的問題需要深化改革來解決,今年的國企改革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政企分開,二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分類進行改革;三是挖掘各類資本的潛力和活力,有序推進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七問:新常態下如何深化財稅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說,財稅改革要繼續深化,現在面臨三大領域的改革任務:首先是預算改革,包括全口徑預算、優化轉移支付、改革地方債等;其次是稅制改革,包括“營改增”改革、資源稅改革、消費稅改革等;最后是中央和地方之間怎么理順事權關系和財力分配關系,比如事權方面,投資權怎么樣進一步清晰地形成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界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