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4 00:41: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三A股繼續上漲,藍籌股繼續領先,滬綜指領漲。截至收盤,滬綜指大漲1.00%至2288.63點,深綜指漲0.77%至1258.74點,中小板綜指漲0.82%至7398.79點,創業板綜指漲0.91%至1567.47點。各分類市場成交齊齊放大,人氣進一步活躍。
消息面上,昨日官方公布的8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從7月份的54.2上升至54.4。此外,匯豐發布的中國8月份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7月份的50躍升至54.1。上述服務業數據良好,與慘淡的制造業數據形成鮮明對比,這實際上暗示經濟轉型已有成效。
數據對股市影響復雜,對相關非制造類公司顯然是利好,但數據同時也會稍稍降低官方進一步追加經濟刺激政策的機會,故對制造類公司的支撐有限。連續兩天銀行類股、地產股均有所表現,同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亦持續上漲,這種情況下股指強勢十足。
上周新股申購凍結了約八千億元,可能只要其中的十分之一愿意在解凍后回補倉位,就能造成股指如此上漲。市場原本處于平衡狀態,某一方忽然多出幾百億元,加上正巧官媒明顯釋出做市指引,故結果可想而知。
股指漲跌轉換反映買賣力量的消長,故筆者相信股指回落只能來自以下三個因素:一為持續上漲后獲利回吐者增加,且在某一時點蓋過了上述補倉力量;二為下一批新股宣布上網發行;三為資金面忽然回緊。
就獲利回吐壓力看,筆者認為首先得看到滯漲,然后才可談及回落。也就是說,投資者不必憂慮股指忽然拐頭,所以對大盤起初幾次的盤中跳水大可忽視。
從新股發行看,由于在年內余下時間內仍有約70家新股待發行,算下來每個月會有十七家左右。假如本月上網發行家數達到這個數量,那么股指勢必回落。新股發行明朗的時點雖然并不好把握,但一般本周內該利空可能還不至于出現。
從資金面看,近期資金價格回落明顯,央行雖然本周也進行了正回購,但量相當有限,因此資金面寬松大致還可持續一段時間。上述三個潛在的調整因素暫時都沒出現,故短期內投資者仍可持股,且可適度漠視一些盤中跳水。
今日為星期四,前幾周每每于周四容易跳水,故不排除今日大盤借此經驗大幅震蕩。筆者認為如果大盤果然震蕩,建議倉輕者逢低低吸,這一方面是因上述調整因素均未出現,另一方面是“成形的經驗”極易被主力反向利用。
一般而言,當大盤單邊揚升時,就算有一天會大幅回調,也多半先有個高位震蕩過程,且震蕩期間不排除小幅創出新高的可能,只是成交量與部分技術指標均可能出現背離,極易見到冷門品種無征兆地暴漲,彼時正式的大幅回落條件才成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