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1 00:44: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昨日(5月20日),國務院批轉了《發展改革委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意見的通知》,在該通知中,國家發改委表示,2014年將繼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今年要重點取消的是對投資創業就業影響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制約明顯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大限度地向市場放權。
就在上個月,國務院表態將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予以取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今年的重點將在“最后一公里”。
非行政許可審批待清理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直是發改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發改委要重點取消對投資創業就業影響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制約明顯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大限度地向市場放權、給企業松綁,更大程度地讓人民群眾受益。
與此同時,非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也已經開始。
4月2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清理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通知》,國務院要求具體清理工作方案要于2014年5月底前送交國務院審改辦審核后實施,現在已到5月下旬,可以預見發改委非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工作即將開始。
今年3月份,國務院曾經集中公布了所屬部委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其中,大多數部委保留的權力清單中,還存在非行政許可審批。匯總清單涵蓋了60個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國務院部門。
根據上述匯總清單,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共計1235項,其中行政許可861項,非行政許可審批374項,非行政許可審批所占比例為30.3%左右。
以國家發改委為例,目前國家發改委共有行政審批事項25項,其中行政許可1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1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占到所有保留權力的26%,其中包括卷煙、食鹽生產限額年度計劃等重要商品年度計劃。
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漢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前審批分兩類,一是行政許可審批,另一個是非行政許可審批,對于行政許可有《行政許可法》,對于非行政許可審批,政府要嚴控,而且明確非行政許可審批原則上都要取消,這就避免了一些部門打擦邊球。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對于發改委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完善權力清單制度,以及解決好權力下放的“最后一公里”。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發改委今后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以清單形式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加快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逐步做到負面清單之外的事項,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
今年3月17日,國務院審改辦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各部門目前正在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共1235項。
國務院審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布名單是為了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更加有針對性地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構建權力清單,也就是各個部門保留哪些東西,保留哪些行政審批許可,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有權力清單以后,權力在陽光之下,給人民監督權力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而發改委更艱巨的任務,則是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監管好權力下放的“最后一公里”。
發改委稱,堅持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應當取消的審批事項,要真正放給市場和社會,不能避重就輕、放小留大。已經下放的審批事項,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基層和社會組織要聯動配合,接住管好,切實解決好“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周漢華認為,目前行政審批制度已經共計進行完11輪,將來要啃的硬骨頭還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讓社會來監督,只有這樣走下去,審批制度改革才能邁出實質性步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