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30 09:30:23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長袖善舞的郭廣昌,終于向巴菲特式的投資模式“產業+投資+保險”邁出了重要一步。
昨日(11月29日),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在上海開業。復星集團(00656,HK)董事長郭廣昌表示:“20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在中國投資的優勢,形成了產業運營、投資、資產管理三大板塊。未來,我們將拿出更多的精力,打造以保險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板塊,推動復星長期向巴菲特式的投資模式轉型。”
1992年創建的復星集團,近年來不僅橫跨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服務業等產業,亦頻頻在股權投資、企業并購方面出手。2007年7月16日,復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產業+投資+保險”的巴菲特式成功模型,一直是郭廣昌努力的方向。在不斷的業務整合中,目前,復星已初步形成“保險、產業運營、投資、資產管理”四大引擎的發展模式,同時繼續向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轉型。當前集團主要投資方向包括消費及消費升級、金融服務、資源能源及制造業升級等高度受益于中國內需發展的行業。
3年來獲批成立首家合資壽險公司
“我自己就投了很多復星保德信的保單。”11月29日,當談及新成立的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時,郭廣昌笑言。
記者了解到,復星保德信人壽由復星集團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聯合組建,也是國內近三年來獲準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人壽保險公司,事實上,這也是首家中國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集團合資的壽險公司。該公司注冊資金為5億元人民幣,復星和保德信各出資50%。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于承保盈利和投資盈利。在郭廣昌看來,復星20年來沉淀下來的投資優勢可以有效提升保險板塊的價值。
郭廣昌此前表示,復星投資壽險也好、投資財險也好,其很大的目的是把已經建立起的能力嫁接到所投資的保險公司里面,然后提升它的價值。這是復星作為一個投資公司在定位上必須要做的一個事情,是其核心業務。
看重保險投資能力
巴菲特的產業里,保險是核心業務,是為投資服務的。也可以說,保險承擔著巴菲特投資組合中的造血功能,為巴菲特的投資帶去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上世紀70年代,巴菲特一共買了3家保險公司,并另外組建了5家。保險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巨額低成本資金,讓巴菲特能夠大規模收購企業而提供更多的保險業務。保險中獲得的更多資金帶來更多的企業收購或股票投資,更多的回報再帶來更多的保險,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郭廣昌對投資保險的想法也類似。他認為保險公司不僅可以通過保險產品獲取承保利潤,也可以通過保險資金的再投資獲取投資收益。
在此之前,作為一家綜合的投資集團,在醫藥健康、房地產、鋼鐵等領域之外,復星在大金融和保險行業也都有布局。2007年年底,復星投資永安保險19.9%股權,正好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經歷了比較大的虧損。但到2009年,經過對永安財險治理結構、成本等的調整后,實現了稅后上千萬元的盈利。2010年,稅后利潤約2.9億元。2011年,按照復星集團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梁信軍此前的說法,是能超過2.9億元。
復星認為,支持保險行業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眾多但保險深度較低,富裕程度提升以及對人壽保險的興趣和意識的增強,高儲蓄率和投資渠道的缺乏,社會福利體系的不健全,以及人口結構變化和鼓勵保險發展的有利政策等。
在郭廣昌的判斷里,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即將實現由制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資本大國的轉變。未來黃金10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內需——未來5年內,中國的內需市場將占到全球的12%~14%,金融服務業既是受益于內需增長的行業,也會是復星重點關注和投資的方向。
復星保德信人壽總經理吳傳成表示,現時中國壽險市場正處于承先啟后的轉型關鍵時期,公司對中國的壽險市場充滿信心。吳傳成表示,復星保德信人壽將實踐差異化公司戰略,將通過多元化的銷售渠道,為客戶提供專屬的保險方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