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1-11-04 20:50:12
近日,溫州債務危機“臺風”向偏遠山區、被譽為“浙江生態第一縣”泰順縣蔓延。
“臺風”的“中心位置”位于全省頗具影響力、旗下擁有學校他公司等36家企業的溫州立人教育集團,該企業因欠民間借貸約22億元而崩盤,集團學校的師生的教、學和數十家企業的生存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目前,在當地政府與企業聯手努力下,事件暫趨平穩。
1000多人卷入危機
溫州立人教育集團從1998年8月創辦泰順縣育才高級中學為起點,于2003年9月經工商部門批準成立,注冊資金3.2億元,是一個經營范圍涵蓋教育類投資與建設、房地產開發、礦業投資的綜合性產業集團。
集團旗下擁有學校、公司等企業共計36家,項目遍布浙江、江蘇、上海、北京、大連、湖南、湖北、河南、內蒙古、貴州等10多個省市和地區。
立人集團董事局董事雷小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集團內部統計,共負債22億元左右,大部分為民間借款,只有極小部分的銀行貸款。
據了解,立人集團的前身是泰順縣育才高級中學,由董事長董順生和另外六名股東各出資10萬元租用了一個陶瓷廠開辦起家,第一學年招生220人。
“1998年以前,泰順縣的高中升學率一直不高,學校開辦第一年招生還不錯,可是由于學生不太適應學校的封閉式管理,加上百姓對民辦學校學歷的懷疑,學校第二學年只招收了160人,經營出現虧空。也就是那時候,開始了民間借貸。”雷小草介紹說。
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集團于2001年開辦了育才初中,2003年開辦了育才小學和育才幼兒園。
“到了2005年,光靠學生的學費和民間的少量借貸已經無法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了,董事長董順生開始尋找出路,決定向外投資,填補學校的虧損。立人集團先后涉足房產、煤炭等行業,也確實獲得了盈利。但這些盈利主要支付了學校的負債和多年來的借貸利息,每年利滾利,真的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雷小草感嘆道。
在走訪中,泰順當地的許多百姓都表示有借錢給立人集團。泰順人包先生告訴記者:“泰順很多當地人都出去打工、做生意了,‘立人’的利息很高,最高的時候達到6分息,而且身邊很多人都借錢給立人,我也就把錢借給‘立人’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000多人卷入這場始料不及的危機困境。
教育集團陷入債務危機之謎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立人集團董事局與2010年底確定了2011年的目標:煤炭生產量達到500-600萬噸,樓盤銷售達50萬平方米。可一家在全省頗具影響力的教育集團為何在2011年深陷債務危機?
雷小草分析認為,一是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得集團名下的許多房地產項目跌入賣不動的困境,資金無法回籠。二是集團在內蒙古鄂等地投資的煤礦產業,由于提倡“節能減排”,今年新出的“限產”政策嚴格控制了煤炭產量,今年煤炭產量僅100萬噸,無法取得預期的客觀回報。三是受溫州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人心恐慌,民間借貸“資金池”枯竭,導致資金鏈斷裂。
此前網絡盛傳董順生曾兩度自殺。對此,記者從雷小草那兒得到了確認。“董事長一直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他曾萌生過自殺的想法,而今年的6月份,他已經預想到了集團將面臨的危機,中間數次都想要自殺,可是都堅持下來了。這么十多年來,董事長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從11月1日開始,他就在辦公室親自借貸前來咨詢、協調的債權人,和他們進行溝通、調節。”
記者從立人集團了解到,至11月3日晚,已有800多名債權人簽署了償還協議,至少有200多人有意向簽署協議。
救市方案:以股抵債
立人集團十多年的奮斗歷程風雨無阻,在當前資金鏈斷裂的危難下,資產難以變現。10月31日下午,集團召開“借款人代表大會”。分別向股東介紹13年來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提出了重組的方案。
經過與債權人反復磋商,最后確定兩條方案:1、債權人認購集團所擁有的房產;2、延期5年內分期以現金方式還款。在這3天內通過這2個方案已經消化了3億多元的債務,認購現房,包括店面500多套。
記者從立人集團了解到:到3日止,已經陸續有1000多人到集團董事會辦公室咨詢了解相關情況,都有董事長董順生親自接待。
11月1日至2日,泰順縣委縣政府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及全縣領導干部會議,研究部署幫扶措施,提出“政府引導,企業自救”的思路。縣方成立工作組,下設聯絡指導組、學校秩序維護組、社會秩序維護組、輿論應對組、信訪接待組等5個組,指導應對集團資產重組等相關事宜。啟動泰順育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維護、信訪接待處置、社會秩序維護等工作預案,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做好社會輿論引導工作。
泰順縣宣傳部副部長洪周榮表示:目前立人的債務情況還未查清,該公司也尚未遞交重組方案。泰順縣將密切關注相關動態,目前育才學校教學秩序正常,社會秩序總體穩定。
立人集團下涉溫州多個學校,甚至包括北京、杭州、大連等多個幼兒園,如何保障教學秩序是一大問題。對此,泰順縣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將全力維持正常教學秩序。雷小草表示:立人集團在10月末已經給每個學校撥款200萬,另設2000萬元作為后備資金,“學校的秩序不會受影響”。
有關專家認為,立人集團在教育事業的投資上盲目擴張、戰線過長、投資過度,而且資金來源吊死在民資一顆樹上,是失敗的主因,這也是溫州許多企業一個通病,其教訓十分深刻。
專家認為,危機當頭,信心是化解危機、驅散恐慌之本。信心來自企業家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度的社會責任和誠信,來自積極而雙贏的自救方案,也來自政府的高度責任與積極幫扶。(完)
(本文來源:新華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