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灰霾天”將有說法 空氣質量擬發布新指標

          2011-04-12 01:37:36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每日經濟新聞》從環保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處獲悉,中國空氣質量評價體系(API)將添新成員。

              據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介紹,在大氣污染常規監測中,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這三類之外,環保部正在著手研究把臭氧和細粒子(PM2.5)也納入監管之列。

              據介紹,占到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大半的PM2.5,其監測歷來處在空白狀態,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的我國各大城市對這一指標均無公布。

          細顆粒物監測“滯后”

              記者梳理資料后發現,對于PM2.5的監測,許多發達國家早已實施。諸如法國、英國、墨西哥等國將此納入國標并進行強制性限制。

              另如,作為世界第二碳排放大國的美國,五年前將PM2.5的24小時標準由65μg/m3升為35μg/m3,同時建立起了關于PM2.5的日常監測和公眾通報制度。

              而目前我國實際監測的大氣污染指標共有九項,其中包括鉛、苯丙比、一氧化碳、總懸浮顆粒物等。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作為常監項目,需要24小時連續不間斷監測并對外公布,其余的監測至少每季度監測一次,其結果并不公布。

              由于PM2.5長期以來不受監測,這種主要由機動車尾氣和燃煤形成的污染物,成為中國很多城市尤其是華北地區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加之其體積比PM10小(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十分之一大小),對光的散射作用強烈,因此極易導致灰霾天氣的形成。

              但由于未被監測,PM2.5在大氣中不管密度多大,監測出來的空氣質量結果仍顯“優良”,公眾感知到的只能是“藍天不藍”。

          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改革啟動

              在今年兩會上,民進中央建議,“盡快制定包含PM2.5的空氣質量標準體系,開展細粒子常規監測,以便更好地向社會公眾反映我國當前的空氣質量和灰霾天氣。”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的說明,我國環境空氣在總懸浮顆粒物污染和PM10污染問題沒有全面解決的情況下,細粒子(PM2.5)污染問題也異常嚴重。

              據了解,這種污染主要以城市大氣的灰霾形式表現,一份名為《北京灰霾天氣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報告中稱,灰霾天氣在我國日趨嚴重,已成為一種新型災害天氣。

              公開資料表明,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被吸入人體后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在歐盟國家中,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同時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對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研究表明,北京市自2002年以來,灰霾天氣中重金屬鋅的含量逐年遞增,濃度和增幅最大,“說明交通源的污染大幅增加。”

              北京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機動車是造成各大城市重度污染的主要元兇,以北京為例,其尾氣造成的污染占整個大氣污染的50%以上。

              根據環保部門此前的監測,2009年對各大城市進行的灰霾試點監測中,灰霾發生的天數占所監測天數竟高達14.0%至57.8%,其中上海134天、重慶133天、南京211天、蘇州169天、深圳115天。

              在今年環保部出臺的《環境空氣質量日報技術規定》(二次征求意見稿)中稱,隨著工業化發展進程加快,區域污染源和本地污染源的共同作用導致某些地區出現復合型空氣污染。

              污染情勢在加重,而我國的評價體系卻不夠全面,“不適應當前復合型污染形勢,無法更全面地表征空氣質量狀況,增加PM2.5等指標能夠較好地應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和光化學煙霧等復雜的區域性環境問題。”

              環保部在該意見稿中指出,現行的空氣質量日報考慮到數據審核、日報發布工作的需要,周期為24小時(即前一日12:00到當日12:00),這與人們所習慣的自然日概念不一致,導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與公眾感受不同步。

              因此,空氣質量日報的發布形式需要進一步更新,以滿足公眾和社會需要。

              意見稿中稱,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將在日報的基礎上增加空氣質量信息的實時發布,給公眾及時、準確的健康提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午夜一本在线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 伊人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91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