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1-12 08:43:32
每經評論員 葉檀
10月份我國CPI漲幅高達4.4%,創下25個月以來的新高。
全球通脹是對窮國的懲罰,是對主導貨幣的赤字國的恩賜;國內通脹是對低收入人群的懲罰,是對資本玩家的恩賜。因為窮國無處轉嫁通脹,而窮人加薪的步伐遠遠跟不上通脹的步伐,但在資產泡沫時代,通脹是財富大騰挪的過程。
此次通脹讓中低收入群體痛苦,因為不可或缺的食品價格對CPI上升“貢獻率”為74%,其中蔬菜價格漲了31%;居住類價格上漲4.9%,為CPI貢獻了16.6%。衣食住行,食與住都在上升,衣與行的價格也有上升趨勢。
11月3日,有媒體報道了深港兩地的食品價格差距。深圳賣2元一包的食鹽,香港折合人民幣才9角多;紅富士蘋果深圳12元錢一公斤,平均一個4元錢,香港10港元能買4個;深圳雞蛋9角一個,差不多大小的雞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買30個,折合人民幣一個不到7角;10卷裝的維達衛生紙,深圳超市賣32.5元,香港超市賣28港元……上述日用品在香港的折價基本在3到4成之間。
不容忽視的是,香港最低工資高于深圳。11月12日,香港將公布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時薪28元,全港31.4萬雇員將獲平均加薪16.9%。據深圳市政府透露,從今年7月份起,深圳特區內外最低工資標準統一上調為1100元/月。此前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為2008年制定,特區內為1000元/月、特區外為900元/月。以每月工作160小時計,每小時為6.875元人民幣。而眾所周知的是,深圳農民工的勞動時間遠超香港。
價格相對較高,有關稅較高等方面的因素,也有進口壟斷而國內物流成本較高的因素,但不管哪種原因,結果是一樣的,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通脹是可怕的,經濟學家或者官員說通脹不可怕沒有說服力,因為這批人是價格不敏感人群,補貼與財產性收入較多,絕大部分不會每天提著菜籃子上菜場。
一輪全球的隱性通脹已經如火蔓延。雖然美國CPI數據顯示處于緊縮周期,但扣除房價外的物價也存在較大的上升壓力。根據11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10月份進口物價按月升0.9%,為今年4月以來最大升幅,市場原估計會按月升1.2%,按年升幅為3.6%。9月份由之前公布下跌0.3%,修訂為下跌0.1%。
治理通脹必須雙管齊下。
通脹的源頭是貨幣發行量超過真實財富的增長量,導致貨幣對應的財富減少。降低通脹有兩種辦法,一是增加真實財富量,二是減少貨幣發行。
今年的高通脹與貨幣發放直接相關,現在的高通脹是為去年到今年的信貸發放買單。今年年初,根據去年的貨幣發放,宋國青教授預計今年CPI增幅在3%以上,并且如果2010年還保持7~8萬億元的貨幣投放,那么CPI增幅將很有可能超過5%。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今年前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近6.9萬億元,超過全年信貸目標91%,今年全年信貸預計在7.5萬億元左右,這還沒有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下源源不斷的海外融資。當然,基礎貨幣與CPI上升有密切關系,但并非線性關系,會根據信貸、貸款乘數發生變化。
到目前為止,央行已經動用了央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以及人民幣升值等所有手段減少貨幣流動性,但縱虎容易收虎難,尤其在全球量化寬松成災、覬覦人民幣資產的熱錢虎視眈眈的背景下尤其艱難。在內外雙重壓力下,估計人民幣加息、升值等手段將輪番上陣。
與降低貨幣相比,增加真實財富量是首要手段。應該承認,我國在社保等方面欠賬極大,全球資源價格上升,在未來數年內我國將處于較高的通脹壓力下。此時,提高內部的市場資源配置效率至關重要。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單位GDP消耗的資金下降一半,如果我國的建筑能夠做到環保節能,中國進口的能源下降五分之一,那么同樣的貨幣所能產生的財富將大幅增長。而這就牽涉到市場配置資源,牽涉到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正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最重要的議題。
至于把錢驅趕入資本貨幣市場,可以收到一時之效,不過由于擔心房價大幅上升引發泡沫經濟,房地產市場空間極小,而股市與產權交易等受制于制度,改革實在是過于緩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