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1 21:39:30
我們有必要對ST板塊展開一次地毯式搜索,尋找ST家族的牛股基因,鎖定可能出現的“大黑馬”!
每經記者 張冬晴
偵查學,是對刑事犯罪的研究活動。但這里所說的“偵查”對象是ST板塊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對近200家“披星戴帽”,甚至瀕臨退市邊緣的ST家族成員來說,重組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從此角度上講,我們有必要對ST板塊展開一次地毯式搜索,尋找ST家族的牛股基因,鎖定可能出現的“大黑馬”!
查明案情
野百合也有春天
由于業績下滑,不少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后,都享受到了“與眾不同”的待遇——且不管你愿不愿意,被烙上了一個非常顯眼的標簽:ST或*ST。嚴格意義上講,這稱為“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
于是,從入市的那一天起,幾乎所有人都被告知,“ST股可能會被退市,存在很大的投資風險!”
曾經的ST股神話
看看以往不斷上演的一幕幕麻雀變鳳凰、咸魚翻身的ST股重組大戲,其中巨大的賺錢效應,讓很多投資者對ST板塊情有獨鐘甚至樂此不疲。劉芳、吳鳴霄、黃木秀以及近期剛剛被《每日經濟新聞》獨家挖掘出來的“柳州佳力系”……都是市場中的 “牛人”。A股市場歷來不缺少傳奇,這些傳奇人物都和ST股重組大戲多少有些關系。
從市場“牛股”來說,無論是廣晟有色(600259,收盤價87.82元,曾經的ST聚酯)和三安光電(600703,收盤價42.75元,曾經的ST三安)的一騎絕塵,還是ST百花(600721,收盤價15.01元)和ST華龍(600242,收盤價7.34元)復牌后連續10余個漲停板、最羨煞旁人的國元證券(000728,收盤價14.47元)借殼S*ST二化、長江證券 (000783,收盤價15.10元)借殼S*ST石煉以及廣發證券(000776,收盤價52.92元)借殼*ST延路……低價ST股催生出的財富效應層出不窮。一位券商分析師認為,買殼上市能大大優化資源配置,殼資源價值會被投資者重新認識,這其中往往伴隨著股價的大幅飆升。
刀尖上的舞蹈雖美猶險
由于資產重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ST股的市場風險不容忽視,特別是對沒有實質性重組內容的概念炒作品種。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多達32家ST類上市公司被暫停退市,其中有18家均為原擬向房地產企業借殼,但受制于國家房地產調整政策,證監會暫緩房企重組審批。
記者發現,這類ST公司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至今重組無望而放棄原來的重組方案,積極尋找新的重組對象。比如*ST白貓(600633)放棄新洲集團擬注入的商業地產,“改嫁”浙報傳媒集團謀求突破,還有S*ST聚友 (000693)、*ST方向(000757)都是放棄原房企重組正在尋找新的重組對象;第二,繼續“卡殼”,等待轉機。比如亞星實業擬重組的*ST大通(000038)、天潤置業擬借殼的*ST嘉瑞(000156)等13家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第三,“置之死地而后生 ”。 比 如*ST盛 潤(000030)等公司通過破產重整謀求變局,如果一旦被法院宣告破產,就面臨退市而讓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
收集證據
三條線索鎖定范圍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與戰略轉型時期,無論是傳統產業自身所面臨的產業調整及產業升級壓力,還是企業間綜合實力的優勝劣汰、相互兼并,并購重組是今后一段時期內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大多數ST公司大股東往往出于保殼需要主動退讓,尤其是上市公司進入真正意義的全流通后,一些大小非選擇減持股份,使股東持股比例相對分散,這就給產業資本進行并購重組創造了條件。
可以預期的是,大規模的產業整合浪潮將促使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較好發展前景和實力的企業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浪潮必將愈演愈烈,所以ST板塊是一個重要的根據地。
由于ST股具有天然的比價優勢,一旦有重組動向,其股價往往會巨幅波動。歷史經驗證明,通過資產重組,不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往往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股價常常以大幅上漲作為積極反應,短線賺錢效應突出。
自2007年以來,ST個股的結構性漲幅毫不遜色,但部分 “戴帽披星”甚至暫停交易的個股市場表現并不樂觀,所以過分追漲的風險顯而易見。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對ST股重組機會的深度挖掘。
業內人士建議利用三條線索對相關個股進行鎖定。
第一、具備國資背景的ST類上市公司。今年是國資委確定央企重組的最后期限,年底時間已所剩無幾,具備央企背景的ST股重組無疑是最為迫切,另外地方國資整合潮也在不斷興起。去年4月初暫停上市的ST昌河恢復交易至今漲幅已經超過4倍,摘帽的ST宇航(000738,收盤價18.20元,現簡稱為中航動控)短期漲幅超過50%。此外,ST能山、*ST阿繼、ST輕騎、ST洛玻、ST黃海、*ST金杯等個股都是具備央企背景的ST類上市公司。
第二、殼資源價值明顯的ST類上市公司。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比起參與幾百家公司IPO排隊,借殼上市是優質企業實現盡快上市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年5月份,總股本僅1.4億的*ST威達公布重組預案后,股價一口氣飆升15個漲停,今年的累計漲幅已高達233%。此外,具有并購價值的*ST秦嶺、ST博信、*ST偏轉、ST欣龍等個股都有望進行實質性的資產重組。
第三、尚未股改的所有SST類上市公司。2005年底,重慶市老“三線”國企建峰化工成功入主重慶虧損的上市公司S*ST農化后,實現借殼ST股上市并成功進行股改。此后,“重組+股改”成為眾多尚未股改的ST公司借股改契機實現脫胎換骨的成功示范。借股改重組的預期最為強烈,成長空間也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處正常交易狀態的SST股僅有S*ST華塑、SST天海、SST中紡等3家未股改的稀有品種。
追捕目標
大浪淘沙始見金
據三大線索,《每日經濟新聞》從100多家正常交易的ST公司中,選取幾家存在重大“黑馬嫌疑”的ST股供投資者參考:
ST金瑞(600714,收盤價12.69元)
去年11月注入的青海西海煤炭擁有兩座煤炭礦井,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合計約為1.5億噸,可采儲量約9400萬噸。青海投資集團還全資控股青海魚卡煤電有限公司,魚卡煤電在魚卡地區所擁有的一處探礦權煤礦查明資源儲量高達5.18億噸,青海煤電將逐步把此部分資產置入ST金瑞。此外,公司擁有大風山鍶礦田保有儲量1700萬噸,占全國鍶礦資源的50%以上。分析師稱,實際控制人青海省投資集團背景,為公司帶來較為強烈的資產整合預期。同時,煤炭和鍶礦兩大資源是公司最大亮點。
*ST玉源(000408,收盤價11.21元)
8月公司公告稱,擬發行6800萬股收購、增資和擴改建西昌市菜子地聯營金礦,投資額為1.16億元;對其他下屬公司金礦礦權進行勘探、普查、詳查等工作投資額3600萬元。經過調查研究,公司董事會同意下一步產業向礦業資源類轉移,從事以黃金為主的貴金屬及其他礦產品的勘探等。分析師稱,隨著公司不斷向金礦等業務轉型與拓展,公司質地發生根本性轉變,同時未來新增礦產資源存在一定想象空間。
ST零七(000007,收盤價8.28元)
通過上半年的定向增發募集資金償還債務、廣州汽車博覽中心協助提前還債以及與中行深圳分行、上步支行達成債務和解等一系列運作,公司債務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殼資源價值非常明顯。據透露,公司大股東廣州博融、董事長練衛副董事長李成碧和董事王億鑫等高管都是資本運作高手。
分析師指出,結合大股東與高管的背景看,如果后續展開資本運作,ST零七將存在交易性機會。
*ST偏轉(000697,收盤價8.78元)
今年5月,公司大股東咸陽市國資委擬以1.19億元將公司5402萬股轉讓給中路集團。資料顯示,中路集團注冊資本3億元,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37億元,實現凈利潤1.9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原擬以除現金1億元的其余全部資產與負債,與陜西煉石全體股東合計持有的陜西煉石礦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進行資產置換。資料顯示,陜西煉石擁有陜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鉬礦區上河礦段采礦權,鉬礦礦石量4643萬噸,金屬量50969噸,平均品位0.11%。
分析師指出,如果陜西煉石實現借殼,公司的鉬礦資源價值有望得到進一步體現,但考慮到今年業績預計虧損,存在暫停上市的風險。
ST新太(600728,收盤價12.26元)
公司三季報顯示,通過執行重整計劃,公司最終以現金及股票情場的債權總額為1.1億元。根據規定,剩余未獲得清償的債權2.1億元全部予以免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大股東佳都集團股改承諾將在股改實施完成之日(今年6月9日)起36個月內提出以包括但不限于定向增發在內的方式向公司注入佳都集團的優質ICT增值服務業務,同時,在36個月到期日后的20個工作日內追送現金1000萬元。此外,佳都集團和番禺通信還承諾36個月內減持價格不低于25元/股。分析師稱,大股東的上述承諾將是提振股價的重要誘因。隨著基本面改善,轉型后的價值必會顯現。
SST天海(600751,收盤價9.96元)
作為寥寥無幾的股改 “釘子戶”,SST天海的股改預期越來越強烈。
目前公司已陸續歸還歷史遺留的銀行逾期貸款,天津高院已將天海集團持有的“中國太保”無限售流通股票1045萬股以司法劃轉的方式過戶至公司名下。不過,公司近期公告表示,近一個月內不能確定披露股改方案,原因是控股股東尚未提出股改動議。分析師稱,從資產負債和業績方面來看,公司已逐步化解阻礙股改的諸多不利因素,與其他未股改的公司相比,SST天海的股改預期比較強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