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宏遠收購虧損煤礦采礦權虛增兩年
2010-09-15 02:39:16
每經記者 趙笛
由于地產行業遭遇國家的宏觀調控,粵宏遠A(000573,收盤價4.73元)曾明確表示要大舉進軍煤炭行業。在去年收購威寧縣結里煤焦有限公司后,今日(9月15日),粵宏遠宣布將收購威寧縣煤炭溝煤礦70%的股權。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粵宏遠進軍煤炭行業的一腔熱情背后,相關報告卻漏洞百出:評估報告將過去兩年多的采購權評估在內,致使采購權評估價增值655.82%;公司隱瞞煤炭溝煤礦在今年二季度曾被政府罰款,并勒令停產的事實。
評估報告滑稽開場
今日,粵宏遠共發布4份報告,中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提供了兩份報告,分別是收購煤炭溝煤礦70%股權項目的《評估報告》和《說明報告》。可笑的是,這兩份報告在談到煤炭溝煤礦凈資產賬面價值時,竟然都出現“錯誤!鏈接無效”的字樣,這種怪異的情況在A股市場可謂聞所未聞。這不免讓人猜測,難道堂堂的資產評估報告是copy的?這樣一個滑稽的開場卻刺發了記者繼續研讀下去的興趣。然而,這一讀,問題就更多了。
溢價169%收購虧損企業
根據評估報告,截至評估基準日2010年4月30日,煤炭溝煤礦公司資產總額為1901.44萬元,負債總額116.80萬元,凈資產額為1784.64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1.00萬元,凈利潤-22.44萬元。作為一家從2007年9月起就獲得開采權的煤礦,仍然處于虧損狀態,無論怎么看都不像優質資產。然而,這樣一家凈利潤虧損、凈資產僅1784.64萬元的煤礦卻被評估出了7521.90萬元的價格,70%股權即為5263.33萬元。粵宏遠最終出資額為4795萬元,較凈資產溢價169%。
不過,粵宏遠卻認為這是一筆劃算買賣。公司表示,由于評估值與交易價格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導致此次收購煤炭溝煤礦股權增加了公司本期利潤450.33萬元。
采礦權年限虛開兩年多
在這份高溢價的資產評估報告中,無形資產——采礦權評估增值5644.43萬元,增值率655.82%。對此,評估機構的解釋是:經過計算和驗證,確定煤炭溝煤礦采礦權(評估計算服務年限為6.19年、評估利用的可采儲量為130.03萬噸)在評估基準日的價值為6505.10元。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發現這種說法自相矛盾。
評估報告顯示,煤炭溝煤礦采礦許可證于2007年9月30日由貴州省國土資源廳頒發,有效期限為6年又2個月,即自2007年9月至2013年11月有效。從評估基準日2010年4月30日算起,煤炭溝煤礦剩余的采礦權年限不是6年零2個月,而是3年多。評估報告竟將已經過去的兩年多的采礦權價值評估進來,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隱瞞收購煤礦曾被罰款停產
評估報告暴露出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隨后,記者翻開《審計報告》,該報告審計了煤炭溝煤礦今年1~4月的資產情況。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感不解,為何9月份簽訂的項目,不審計今年1~6月份的資產情況,而只審計1~4月的呢?
隨后,記者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官方網站上發現事情的蹊蹺之處。一篇名為《威寧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對煤炭溝煤礦、尹家沖煤礦違法違規生產情況的通報》的文章顯示,2010年4月6日,威寧縣安監局按照監管計劃對新發鄉煤炭溝煤礦進行安全檢查,發現煤炭溝煤礦擅自啟封原民用煤礦布置一個采煤工作面和三個掘進工作面非法組織生產煤炭,生產原煤礦1300余噸。根據《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特別規定》等的規定,經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沒收煤炭溝煤礦違法生產的1300噸原煤,并處罰款10萬元,責令停建整頓2個月并實行掛牌督辦管理。
然而,在粵宏遠發布的審計報告、評估報告、董事會公告中,均沒有對該煤礦曾在二季度 “停建整頓”和“罰款10萬元”一事予以披露。
至此,事情就不難解釋,為何審計報告至審計1~4月份。如果進行半年度審計,煤炭溝煤礦違法勒令停產一事勢必會“暴露”,1~4月份在違規生產的情況下,已經錄得虧損的煤炭溝煤礦半年度業績會如何,可想而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