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CCI行賄涉40余中國企業近180萬美元
2010-07-15 05:10:50
每經記者 喻春來 黃志偉 李嬌鳳發自北京
美國控制組件公司(CCI)行賄中國企業案正在進一步的升級。7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查詢美國司法部官網披露的文件后初步測算,在美國司法部文件的名單上,CCI在至少海外行賄超過200筆,其中2003年~2007年數年間有70多筆行賄事件與中國企業有關,行賄金額180萬美元左右,牽涉至少40家以上的中國企業。
對此,7月14日,四川美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0731,SZ)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稱與美國CCI公司無任何商業業務往來,聲明與美國公司行賄案無關。而此前包括中海油、華潤電力、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都公開表態,否認行賄事實的存在。
“據悉,有關部門或已下發文件,要求查清此事。”據一位涉及此行賄案的國企內部人士說道。
美CCI行賄名單大曝光
此事件是去年7月31日首次被美國司法部網站對外披露的。當時美國司法部只提到了6家中國國有企業的英文名字。
據美國司法部公告稱,去年7月31日,CCI向加州中部地區圣安娜地方法院承認了法院對其的3項刑事指控,同意支付刑事罰金1820萬美元。
這些指控包括:CCI承認賄賂了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阿聯酋當地的官員;在2003年到2007年,公司違反美國《海外反腐敗法》向各類外國國有企業的官員行賄約490萬美元;違反《旅行法》向國內外私有企業的高管和雇員行賄約195萬美元。
2009年10月,美國司法部繼續向CCI公司高管提出起訴。美國司法部2009年10月21日發布一份文件顯示,其向法院提交的一份起訴書,披露了包括236筆CCI海外行賄行為的附件,這個附件正是CCI雇傭的律師事務所在內部調查之后,向美國檢察機關提供的文件中的一份。
這個附件詳細列明了涉嫌接受CCI行賄的企業和個人,以及時間、金額,由于名單名稱為英文,難以確認相應的中文名稱。據公開資料,中石油股份、中海油、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中國國電、華能電力、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公司、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廣西電力設計研究院、四川化工總廠、中南電力設計院等企業的英文名稱均出現在這份名單上。部分出現在這個名單上的中國企業名稱難以猜測。一些企業的英文名稱則可以直接翻譯為中文,如寧夏發電、中國國電、大唐發電、江蘇核電有限公司、中石油物資裝備公司、國華電力、浙江天然氣、哈爾濱電力、四川美豐化工等,但是否就是對應的中國企業,尚難確認。
《每日經濟新聞》查閱美司法部文件提供的名單發現,卷入此事件的以國有企業為主。最早的一次行賄事件發生在2003年1月20日和2003年2月28日,受賄金額30923美元,受賄個人:ChinaWarenhandeisgesellschaft,ZhangMinyou(ShenhuaInternation-al),LiDaolin(ShenhuaInternational/Taishan Electric),Zhan Weihua(Shenhua International/TaishanElectric),YangXiaohua(GuangdongPDI)。
最后一次行賄事件發生在2007年5月10日和7月3日,受賄金額33525美元,受賄個人:MrXiaoSangLin-huai(Huainin LairuiPowerHighTechDev.Co.),SpringEnergyTech-nologies,DatangPowerFIC(s)。
金額最大的一筆行賄事件發生在2005年~2007年,受賄金額348000美元,受賄公司為:DigitonTechnol-ogy,ShineastInt′lLtd,DongfangFIC(s)。
受賄次數最多的企業是CNOOC及其下屬公司,共有7次記錄;而受賄次數比較多的個人為LuYan,其有4次,其就職公司顯示的是CNOOC,其三次單獨收取金額為16300美元,另外一次收取226712美元是和Mr.li、ZhaoQun一起收取的。
截至記者發稿時,對于以上內容《每日經濟新聞》尚未向有關企業和個人求證和核實。
多家國企否認涉案
“我們從來就沒有與美國的任何公司有過商業往來。”四川美豐化工黨委副書記陳潤14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說道,“我們也從來沒有使用過美國公司提供的產品。”
四川美豐化工昨晚也發布公告稱,經核查商務記錄,四川美豐與美國CCI公司從無任何業務往來,也沒有使用其任何產品,與美國公司行賄案無關。
據記者查詢該公司官方網站獲悉,四川美豐是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控股的一家獨立的化工類上市公司,公司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02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華川石油勘探開發總公司重組四川美豐,并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其11%左右的股份,四川美豐也由此成為一家具有天然氣資源背景的氮肥類上市公司。
對于有關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 (集團)公司,14日,中航工業有關人士也表示,公司正在與成飛公司核實此事,并稱,“希望能獲得相關郵件的具體內容,以確定具體的公司和人員,以方便核查。”不過,上述人士也對該報道中所提到的美司法檢查官提供郵件的可靠性產生懷疑。
就在去年7月此事公開不久,中海油就公開表示,中海油由黨組紀檢組牽頭,組成5個調查組已對中海油全系統從2002年至2009年,與該公司及其代理商發生業務往來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核實,尚未發現公司內部人員收受這家美國公司及其代理商的商業賄賂。
中海油還與CCI進行了多次溝通,共同展開調查核實。CCI母公司中國總裁于去年6月2日正式向中海油復信稱,相關款項“并無證據證明這些錢真正到了中海油員工的手中,或者說中海油一方有人有意索賄。”
之后,國華能源公司也對外聲明稱,經過嚴格核查,該公司從來沒有直接或間接與美國控制組件公司發生過任何業務聯系,根本不存在接受其賄賂的可能。
另外,華潤電力也發表聲明,稱其自2009年2月已知此事,并對下屬企業進行了調查,旗下共有三家企業涉及與CCI公司的交易,但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CCI對華潤電力有行賄行為。
有關部門或將介入調查
一位涉及此行賄案的國企內部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據悉,有關部門或已下發文件,要求查清此事。”
據中石油網站的消息,4月1日,由國資委、國家發改委、中央紀委、財政部和審計署等部門的10名成員組成的中央企業檢查組進駐中石油,檢查其項目建設程序執行情況,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物資采購情況,工程項目招投標等情況。
4月8日~23日,中央企業檢查組完成對中石油9家單位13個項目的檢查,央企檢查組組長、國資委紀委書記賈福興曾在會議上提出要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滋生。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經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關景欣認為,按中國法律,行賄一方單方面認罪是不能認定賄賂罪成立的,必須對行賄受賄雙方都進行調查,獲得相關的證據,包括給中方哪家公司的某某人,在何時何地,行賄方式是現金、轉賬還是其他方式。
“在中國單方認罪是不行的,因為存在一種惡意的可能,如果事實不存在,就將損害其他企業的名譽。”關景欣說道。
曾在檢察機關工作多年,現為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的石宇辰對檢察機關的司法程序相當精通。據他分析,此事涉及到外交事宜,中國的檢察機關一般情況不會主動介入調查,不過,如果有高層領導對此事作出批示的話,相關部門就會啟動調查。
關景欣認為,行賄受賄還存在一個司法管轄權的問題,如果行賄受賄的行為是發生在美國,由美國司法部門行使管轄權,如果是發生在中國就由中國行使管轄權。
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如果我國出臺了 《反商業賄賂法》,此事就會按法律由相應部門啟動獨立的調查,不過,此法目前還沒有出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