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政策應更多幫窮人 而不是中等收入者
2010-06-17 02:46:07
每經實習記者 李澤民
最近部分省市上調最低工資、加強高收入人群的個稅征收管理、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密集調研,種種跡象顯露出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年內破題。
如何讓普通民眾分享到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發展的成果?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漸次消弭收入分配格局里的鴻溝?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先生,以釋疑收入分配改革中的諸多困局。
警戒線難反映貧富
NBD:茅老師,在您看來,目前我國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到底有多嚴重?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茅于軾: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較,我們的相關統計是不是可靠,這很難說。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大家能達成一致,那就是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來源主要是城鄉差距。從各方面都能看出來,農村人口平均收入跟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相差好幾倍。
而所謂的國際警戒線,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同,甚至警戒線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統一的警戒線,有些國家受宗教、文化、歷史傳統影響,收入差距不是很大,而有些國家傳統上是一個很公平的社會,但差距變得很大。
我國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就是市場造成的,計劃經濟的時候,沒有這么大的收入差距;其次是非市場的原因,包括貪污、腐敗、走私、販毒等各式各樣的犯罪,這些在國內都是非常突出的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問題很嚴重,由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灰色收入,這是構成收入差距的一個方面,但是這個究竟有多少,是無法統計的。人家不會告訴你,他貪污拿了多少錢。
其他國家的市場比較完善,我們國家市場有許多的特權在里面起作用,還有國企的壟斷,這些非市場因素造成收入差距拉大。
稅收難調收入差距
NBD:收入分配改革面臨的阻力主要是什么?
茅于軾:現在的問題是,市場之外存在兩個力量:一個是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民間的力量?,F在市場方面的力量非常不夠,政府的力量是靠稅收、公共財政來體現。從稅收來講,我們的稅務部門不掌握有錢人的收入,沒法征稅。
發達國家的稅務部門有多年的資料積累,大體上知道納稅人的情況,而且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我們國家資料積累的程度不夠,現在開始的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也只是個申報,也沒辦法檢查報的對不對,哪怕報的全是真的,也基本上沒辦法征他的稅。通過稅收來調整收入差距在發達國家是有效的,在我們國家是無效的,因為稅務部門不知道你的收入是多少,他怎么能調節呢?
所以,政府的作用是非常不夠的,民間的力量同樣不夠,政府不希望民間來做收入分配的事,希望政府自己來做。民間做的事,政府雖然沒說不允許,但也不太鼓勵。政府鼓勵的是,你拿錢給我,我來做。如果政府和民間兩方面的力量都不行,這就造成收入分配的問題一直解決不下來。
需調整公共政策
NBD:在改革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中,政府該如何調整各利益方?
茅于軾:政府能做的就是征稅,還有公共財政?,F在中國的公共財政也有很大問題,中國的錢不是用來幫助最窮的人,而是用來幫助所謂的中低收入者。而在我看來,用老百姓交的錢來幫助中低收入者,實際上是幫助中等收入者,幫助他們來提高收入,最窮的人根本享受不上。所以說,收入差距現在擴大,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問題,特別是住房問題。有很多公共政策只幫助了中等收入的人,這是不合理的。大家幫大家,不是大家幫窮人,這是錯誤的。我們現在缺乏一個公共討論的平臺,有這樣的平臺才能夠有效地比較不同的看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