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3 02:31:49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五(1月22日)滬綜指收跌0.96%報3128.59點,深綜指跌2.71%報1161.89點,出現了不太常見的滬強深弱。金融股領漲,此類股已是連續第二天表現。周四A股金融股漲,但H股金融股跌,周五滬港兩地金融股均漲。
筆者這兩天在各媒體上看了許多次“王亞偉”三個字,因大伙說金融股上漲和名人效應有關。筆者認為,該效應或有一些,但程度也有限,要不然也太搞笑了。可能還有個因素,周五上午,央視網站掛出央行行長于周四一次政府會議上講話錄像。在此錄像上,周行長重申了“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
隔夜美股暴跌,這也是周五A股中銀行股雖漲,但股指最終仍未能免于下跌的原因之一。美股暴跌一因當天美國公布的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遠高于預期,二因奧巴馬政府在加強金融業監管方面或可能“動真格”。
我國A股所以下跌是因緊縮預期,由于存款準備金率已上調且央票利率已走高,所以當前市場爭論焦點就是何時加息。各機構觀點各異,早的預測首季度、甚至在一周內加息,晚的預測二季度加息。總之,本周經濟指標已使市場對此預期提前,因為兩周前市場中多數人預測我國將于三季度加息。
筆者沒能力預測何時加息,不過筆者認為加息這個靴子越早落下反而對股市越好。除利空出盡這一原因外,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加息未必有多少緊縮作用,因加息會增加人民幣吸引力,引發更多熱錢流入,A股會有些炒作機會。
第二,加息有利于控制通脹“預期”,股市環境反而會好些。相反,如果管理層過于“心軟”,通脹就可能弄得不可收拾,屆時A股將更慘,說不定就走出類似2004年那樣的走勢。
這幾天,A股中一些上游類股走勢極弱,如煤、有色金屬、鋼鐵等板塊,奇的是電器、汽車之類的下游個股走勢也弱。另外,一些高送配個股或一些題材股也急劇殺跌。當前股市似只有金融股及少數題材股走勢強一些,多數個股極弱,所以雖然這次股指沒跌多少,但下跌勢頭已和前幾次不太相同,似乎有點來者不善感覺,投資者不可大意。
后市方面,因主力在銀行股中進行反擊,股指或暫得支撐,只是投資者仍以旁觀為好,不要沖動。當前的主基調是緊縮,這是主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主力或無“持續”做多膽氣。退一步說,即使主力有此膽,也可能是有心無力的,因其倉位可能太重。眾所周知的是,上月絕大多數機構預測的“跨年度行情”,倉位理應較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