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1 04:39:57
在重組光環的掩護下,玩著打壓股價,低位大幅收購籌碼以獲利的游戲,這或許比重組上市賺錢更為容易。
每經記者 張奇
*ST聯油(000691,收盤價5.41元)的重組似乎正在演變成控制人大玩資本游戲的舞臺。
亞太工貿自入主*ST聯油以來,一方面是不斷延長償債時間;另一方面卻又在二級市場大肆增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亞太工貿如今持有的6926.94萬股股份獲利已超過1.507億元。一位長期跟蹤*ST聯油重組的研究員就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亞太工貿的上述行為難免讓人懷疑其在玩資本游戲。在重組光環的掩護下,玩著打壓股價,低位大幅收購籌碼以獲利的游戲,這或許比重組上市賺錢更為容易。
代償一拖再拖吸籌卻沒有停止
亞太工貿在今年4月以1元/股的價格收購了*ST聯油第一大股東大市投資全部股份,其條件便是在5月30日前替安捷聯償還1.32億元債務給*ST聯油。然而,亞太工貿卻未能如期履約,在*ST聯油再三追問下,亞太工貿最終在6月9日和16日復函稱“完成代償資金時間不確定”。
就在亞太工貿代償協議簽訂后,其在今年4月、5月還曾通過大宗交易和股權拍賣的方式從*ST聯油第二、第三大股東處購得3292萬股,其中還不包括尚未過戶的大市投資所持3222.02萬股。而在相繼收購上市前三大股東所持股權的背景之下,亞太工貿同時還在二級市場展開增持行動。
亞太工貿此前披露其在今年6月22日至7月3日間曾通過二級市場增持*ST聯油95.42萬股,而增持時間剛好在此前代償資金時間不確定之后,這不禁讓市場人士懷疑亞太工貿發利空消息打壓股價,以便低價吸籌,因為真正的代償時間是亞太工貿才能確定的。
亞太工貿今年11月發布的自查報告顯示,公司在二級市場增持的同時,還意欲通過拖拉機賬戶進一步增加控制權。公司曾在今年6月18日至7月2日期間通過劉聯民、彭濤、宋建國三位自然人賬戶暗中買入*ST聯油485.69萬股。對此,亞太工貿自稱是為加強對*ST聯油的控制權,但這一理由實在難以令投資者信服。因為上述三人的增持時間與亞太工貿在二級市場的增持時間基本一致,亞太工貿完全可以通過自身來增持上述485.69萬股,不需要利用自然人賬戶加強持股比例,這其中或許另有貓膩。
在二級市場增持后,亞太工貿在6月末卻再次改口稱,愿意在大市投資證、章未移交的背景下,以持有的同創嘉業公司84%股權用以代償1億元債務,而完成代償資金的時間則延至8月15日,后經與*ST聯油協商,剩余3428.27萬元債務代償期限又延期至11月15日。然而注入的同創嘉業這家房地產公司尚無任何營業收入,今年上半年還處于虧損狀態。
11月15日,是亞太工貿約定替安捷聯向*ST聯油代償3428.27萬元剩余債務 (已包含利息)的最后期限,而在*ST聯油的不斷追問下,亞太工貿13日復函表示,已做好并保證于11月15日前用現金形式償還剩余債務的各項工作,但是,“大市投資被裁定破產清算致使股權過戶存在不確定性”等原因,則令亞太工貿決定對是否、何時代償上述剩余債務還存在不確定性。
亞太工貿的增持步伐卻一直沒有停止,12月11日公告顯示,亞太工貿于11月16日至12月2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了317.94萬股,增持股份均價為5.339元/股,動用金額為1697.48萬元。這樣的增持更讓投資者懷疑,亞太工貿此前遲遲未償還剩余3428.27萬元債務,現在卻還有大量現金進行增持,這極有可能是一種發利空再吸籌的做法。
炒股或比重組更賺錢
亞太工貿重組*ST聯油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如今也僅是用一個還沒有盈利的房產公司,便取得了大量的股權。增持后,亞太工貿及其關聯方太華投資合計持有*ST聯油6926.94萬股,占總股本的21.43%。然而,這6926.94萬股都是以較低的價格獲取的。
2009年4月24日,亞太工貿耗資2960萬元,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受讓*ST聯油原第三大股東所持有的1035.20萬股流通股,每股成交價格僅為2.86元;2009年5月10日,*ST聯油原第二大股東持有的2256.35萬股在北京拍賣,太華投資以7350萬元競得,每股成交價僅為3.25元;2009年6月22日至2009年7月3日,亞太工貿以4.24元/股至4.51元/股從二級市場購得95.42萬股,動用金額約為404.58萬元;2009年11月16日至2009年12月2日,亞太工貿在二級市場增持317.94萬股,增持股份均價為5.339元/股,動用資金達到1697.48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計算,按照昨日*ST聯油5.41元的收盤價來看,目前亞太工貿持有的6926.94萬股股份市值達到3.747億元,相比其1.32億元的代償資金高出2.427億元。而其付出的總資金為1.24億元,再加上其虧損的房地產公司和仍欠的3428.27萬元剩余債務合計1億元,也僅有2.24億元的真金白銀付出,但已經有1.507億元的浮盈。
一位市場人士認為,目前*ST聯油的重組仍是一團迷霧,如果成行,此次重組的賬面浮盈加上借殼上市可謂是“雙喜臨門”;但如果失敗,這不得不讓人質疑,亞太工貿是利用重組方身份在變相坐莊。因為這樣炒股比公司經營盈利輕松多了,或許還比重組更賺錢。另還有業內人士質疑,亞太工貿既是*ST聯油的實際控制人,對于重組進程也是完全由亞太工貿掌握,但其又在重組的敏感時期內,在二級市場大肆買入公司股份,有重組知情人違規買賣的嫌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