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150%四上市銀行面臨撥備壓力
2009-07-21 02:58:00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在經歷了半年的信貸狂歡之后,該來的總會來。
上周末,銀監會發通知強調銀行機構要注重風險防控。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通知中指出,上半年銀行業貸款規模迅速擴張,貸款高速投放積聚的風險隱患也在增加,銀行經營活動中的不審慎行為和沖動放貸、粗放經營的傾向有所抬頭。當前,要特別防范項目資本金不實或不足風險、票據融資風險、貸款集中度風險和房地產市場風險等新的風險點。
劉明康表示,各商業銀行年內必須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50%以上。年初,銀監會即要求銀行將撥備覆蓋率提高到130%,此次再度提高標準,體現其對風險防范的“未雨綢繆”。
根據銀行披露的今年一季報顯示,14家上市銀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深發展的撥備覆蓋率尚未達到150%。
銀行認可監管強化
“現在監管層選擇這個時候定這個調子是符合行業規律的,執行起來商業銀行方面會接受。”昨日,一銀行貿易融資部副總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往年上半年都是銀行信貸的高峰,而今年表現尤其突出,在與同業競爭優質項目的過程中,一些信貸標準有所弱化。“即使沒這個要求,銀行自身也會壓縮信貸投放。”
前述銀行資金部人士坦承,今年上半年經濟拉動的引擎即為4萬億刺激方案,轉換到商業銀行的信貸,即表現為對中長期項目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在這一過程中,銀行中長期貸款占比較多以及 “壘大戶”現象頗為明顯。
根據央行公布的信貸數據顯示,今年1~6月對公貸款余額增加6.30萬億,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3.17萬億,在全部對公貸款中占比已超過50%。
“監管層對中長期貸款的比例是有要求的,在上半年以保GDP為主的大環境下,雖然銀監會也一直在提示風險,整體而言(占比上升)還是比較突出。”前述銀行人士認為,在GDP保8已無懸念后,常規的監管措施可能會更加強化。
另一方面,作為信貸投行的直接操作部門,在項目類和房地產貸款需求過高的背景下,針對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等項目則空間狹小,“上半年出口型企業的信貸幾乎停滯”。
“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務是調整信貸結構,尤其是要清理一下占比已經很高的項目、房地產類貸款,一些貸后的風險監控必須跟上。”前述銀行貿易融資部副總認為。
銀行撥備率不斷提高
實際上,防風險與信貸狂飆在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是同步進行。
以撥備覆蓋率為例,2008年底中國商業銀行整體數據為116.4%,今年3月末則提高到123.9%,而6月末又進一步提高到134.3%。
同時,銀監會此時強調信貸風險管理,也并非代表銀行資產質量有所惡化。據其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181.3億元,比年初減少421.8億元;不良貸款率1.77%,比年初下降0.6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今年上半年實現“雙降”;股份制銀行則是余額上升、不良貸款率下降,而外資銀行則是兩項指標“雙升”。而這三種類型銀行,對大型項目的競爭力恰好是由高到低。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銀行上半年信貸高度集中的項目,目前質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上海一本地券商分析師對本報表示。
不過當前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不斷提高撥備覆蓋率,亦表明監管層對貸款擴張可能會引發貸款質量下降的擔憂。今年1~6月銀行機構集中投放7.37萬億元的貸款量,對于尚處經濟復蘇環境中的銀行業而言,暗藏風險不容小覷。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