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3 08:59:48
年初至今,港股整體呈現“開局亮眼——中期調整——金秋回暖”的走勢。一季度在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應用商業化落地等因素推動下,中國資產重估行情啟動,港股領漲全球權益資產,其中港股科技板塊是核心推動力。二季度港股短暫受關稅沖擊后迅速反彈,新消費、創新藥等產業趨勢映射至股市,成為市場上漲新主線。進入9月,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大廠在AI領域釋放樂觀信號,市場敘事轉向“AI賦能”,港股重拾升勢且科技板塊彈性凸顯。
綜合增量資金流入趨勢與港股資產結構性優勢,四季度港股有望延續升勢,主要指數或創年內新高,而港股科技板塊將是核心亮點。
產業層面:AI催化持續,科技龍頭迎紅利
在產業與政策雙重推動下,AI產業趨勢加速演進,港股科技龍頭將深度受益。產業端,9月24日阿里巴巴在云棲大會宣布升級阿里云全棧AI體系,并與英偉達達成PhysicalAI領域合作,后續互聯網巨頭加大AI基礎設施投入將加速大模型迭代與應用落地;政策端,《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發布,推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產業發展,將助力人工智能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資金層面:內外資齊發力,增量空間可觀
外資方面,過去幾年外資持續流出港股導致市場預期偏低,但今年5月以來外資流向已現改善跡象。隨著美國通脹溫和、就業走弱,9月美聯儲如期降息25BP,市場預期10月將再降25BP。若四季度美聯儲持續降息、中美貿易關系趨穩,外資回流港股的趨勢將進一步鞏固。
內資方面,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港股,截至9月30日,今年以來已流入超1萬億元。展望四季度,主動型公募基金或增配與AI產業相關的稀缺互聯網資產,低利率環境疊加政策強化分紅監管,險資也將加大港股紅利資產配置,機構資金將為港股提供持續支撐。
空間測算:科技板塊潛力大,修復空間明確
當前港股科技相關指數性價比顯著,估值抬升潛力較大。國泰海通證券在《恒生科技還有多大上行空間——20250927》中提出,若低估科技龍頭股估值修復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數均值的位置,未來或能推動恒生科技指數上漲約15%左右;若恒生科技指數估值修復至歷史均值的位置,恒生科技估值抬升空間或超30%。
結構上,AI驅動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線。9月中美第四次會談已就TIKTOK問題達成框架共識,中美關系趨于穩定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場風險偏好;同時前期港股科技行情偏滯漲,互聯網外賣平臺“補貼大戰”對盈利的擾動或已被部分計價,后續擾動逐漸減小。港股科技龍頭廣泛分布于AI全產業鏈,涵蓋大模型開發、商業應用及終端生態等環節,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將充分受益于AI產業變革紅利。隨著本輪AI浪潮的產業周期向上趨勢進一步確認,四季度港股科技互聯網龍頭有望重拾相對優勢。
【相關ETF】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支持T+0交易,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精選30只市值大、研發投入高的科技龍頭,前十大權重股占比超75%,既聚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覆蓋理想汽車、百濟神州等新興勢力,全面覆蓋“軟硬件+新消費+創新藥+造車新勢力”熱門賽道,是投資者一鍵打包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優質工具。
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支持T+0交易,標的指數聚焦互聯網平臺經濟,涵蓋了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美團、快手、百度等大型互聯網龍頭,DeepSeek含量達86%,銳度高,具備“新消費+新科技”雙重屬性,是投資者布局AI應用端、“AI+互聯網”核心資產的好工具。(聯接A類:013171;聯接C類:01317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