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5:05:09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加速走向規?;瘧?,硅基流動發布企業級MaaS平臺,提供全鏈路閉環解決方案,助力多行業大模型落地。硅基流動聯合創始人胡健表示,大模型的“水電煤化”趨勢已不可逆轉,而如何在異構算力適配、成本控制與安全保障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決定企業AI應用成敗的關鍵。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魏文藝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正從“嘗鮮”階段加速走向規?;瘧谩T谶@個過程中,更多AI Infra(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司正在尋找更多商業化的可能。
近日,大模型Infra公司硅基流動發布企業級模型即服務(MaaS)平臺。公司表示,希望可以為部署大模型的企業提供從異構算力納管、模型訓練、推理部署到場景應用的全鏈路閉環解決方案,助力電力、能源、金融等行業企業實現大模型規?;涞亍?/p>
去年春節期間,DeepSeek點燃全球市場,但也接連遇到服務器被攻擊和官網無法打開等問題。硅基流動大模型云服務平臺首發上線了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模型,率先走通了在國產芯片部署DeepSeek模型的路徑。這讓硅基流動收獲了大量的用戶和市場關注,也讓公司管理團隊看到了幫助企業大模型落地過程中更多的機遇和想象空間。
硅基流動聯合創始人胡健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崛起,企業級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私有化部署成為金融、能源、政務等關鍵行業的主流選擇。在他看來,大模型的“水電煤化”趨勢已不可逆轉,而如何在異構算力適配、成本控制與安全保障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決定企業AI應用成敗的關鍵。
硅基流動聯合創始人胡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企業真正大規模用模型,是從2024年DeepSeek開源之后真正開始的?!焙∠蛎拷浻浾咄嘎?,硅基流動公有云平臺已積累超過700萬用戶和1萬多家企業用戶,而在與這些用戶合作的過程中,公司管理層發現,市場已從早期的技術嘗試過渡到規?;渴痣A段。
這一轉變在金融、能源、政務等對數據安全要求高的行業尤為明顯。
胡健用銀行客戶的真實困境舉例:“領導突然聽說新出的大模型很好,讓我馬上上線,到底上還是不上?資源在哪里?如果不上你說為什么不上?”這一場景在很多企業中都反復上演,也反映出企業在模型選型中面臨的決策壓力。
胡健提到,目前企業在AI大模型規?;涞剡^程中,普遍面臨模型適配難、推理性能與成本難以平衡、服務可靠性要求高、輸出質量不穩定以及安全合規壓力大等核心痛點。
“對許多企業來說,很難找到有大規模大模型落地經驗的人才,并且這種人才都會很貴。所以,如果企業自建大模型團隊需要較高的成本,同時,企業對于可運維性以及易用性上面有比較高的要求?!焙”硎?。
因此,硅基流動團隊希望把在公有云大規模服務的經驗,形成一系列簡單可用的標準化產品,降低企業部署和使用大模型的門檻和成本。
據每經記者了解,硅基流動企業級MaaS平臺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該MaaS平臺預集成100+主流開源與閉源大模型,提供多種算力卡推理加速包。依托硅基流動公有云能力,新模型1~3天即可完成適配并同步至企業私有環境,極大縮短了上線周期。
在胡健看來,大模型本身正如同基礎設施般“水電煤化”,其貨幣化能力將逐漸趨于穩定和透明。“未來模型的成本會像電費一樣越來越便宜,但真正的價值會體現在基于模型構建的各類應用上。”胡健分析道,“就像你家不是為電付費,而是為冰箱、空調這些電器付費一樣”。
同時,胡健提到,大模型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專業化和垂直化趨勢?,F在沒有哪家模型公司敢說“我什么都能做”,大家都在找自己的長板。在他看來,這種專業化分工標志著行業正在走向成熟。
“如果一個企業正兒八經地大規模用(大模型)的時候,你就發現它的顯卡是完全不夠用的。”胡健直言不諱地指出。
他同時提到,在國產算力適配方面,硅基流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拔覀兪菄鴥壬贁荡笠幠J褂脟a算力卡(如昇騰)對外提供穩定服務的公司。對于主流開源模型,我們基本能做到Dense(深度神經網絡架構)模型‘當天適配’,復雜MOE(混合專家)模型‘3~7天適配’,并在同規格卡上達到與英偉達產品相當的推理性能。”
胡健還分享了硅基流動與華為昇騰的合作成果:“我們第一個用昇騰大規模地適配了DeepSeek,跑下來的性能基本上可以對標H20(英偉達為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政策對中國市場設計的特供版芯片)?!?span id="hrkgmjroc" class="">在華為超節點上,其推理框架實現了“1920個每秒”的吞吐性能,甚至超過了H100(英偉達一款高性能GPU)的表現。
IDC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百億元級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專注于Infra層的廠商通過解決異構算力和多模型管理的復雜性,有望在這一快速擴張的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
在這樣的市場空間之下,包括阿里云、火山引擎、百度云、騰訊云、華為云等云廠商均提供MaaS服務。巨頭林立之下,如何差異化競爭也是硅基流動繞不開的話題。
談及市場競爭,胡健認為當前AI Infra市場遠未到紅海階段?!笆袌鲞€在飛速變大,我們專注的是大廠目前意愿不強或做起來不經濟的領域——尤其是對國產算力深度優化、為對成本敏感且需要私有化部署的中大企業和政企客戶提供服務?!?/p>
“我們一個小廠,有自己的使命,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間。”胡健表示,公司下一步將推動產品從頭部客戶向更多有規?;瘧眯枨蟮摹把膊俊逼髽I滲透,進一步降低企業使用大模型的門檻。“我們希望任何企業都能像用水用電一樣用上AI能力,無需關心底層是英偉達還是昇騰(華為公司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處理器系列)?!?/p>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生態持續完善,大模型正從炫技階段走向務實應用,這一轉變不僅將重構產業競爭格局,更將深刻影響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與節奏。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