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18:07:33
9月25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報告預計,四季度貨幣市場利率穩中有降,消費貸利率偏低運行,存款利率或進一步下調;A股后市或將維持高位向上,需警惕震蕩風險;債券收益率將維持區間震蕩,主要券種發行平穩增長;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穩中有升態勢,但需關注內外部多重風險的演變。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9月25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2025年第4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報告提到,四季度更多銀行或將加入存款利率下調行列,尤其是調降相對較高的中長期存款利率。監管部門或將持續矯正“存款定期化”“手工補息”等現象,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引導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債券方面,展望四季度,上述報告判斷,債券收益率將維持區間震蕩,發行規模保持增長,科創債等創新產品保持發展。匯率方面,四季度人民幣匯率仍將以穩為主,且有望繼續升值。
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發布現場 每經記者張壽林攝
上述報告預計,四季度利率水平將繼續穩中有降。
一是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低位。當前經濟復蘇基礎仍需鞏固,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7 月政治局會議要求“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預計四季度貨幣市場利率仍將保持低位,為實體經濟融資提供適宜的貨幣環境。
二是消費貸款利率在3%偏低區間運行。9月1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正式落地,多家銀行已開始上線專屬貼息專區、推出疊加優惠措施,除政策規定 1%的財政貼息外,一些金融機構還出臺差異化優惠。預計四季度,“國補+行補”的政策效果將傳導至整個消費貸款領域,帶動消費貸行業利率進一步下行,不過消費貸利率“內卷式競爭”不僅影響正常市場競爭秩序,也加大了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為遏制“利率戰”導致的無序競爭,2025 年4月起,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將消費貸利率下限統一至3%,這有利于緩解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
三是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繼續緩解銀行負債成本。四季度更多銀行或將加入存款利率下調行列,尤其是調降相對較高的中長期存款利率。監管部門或將持續矯正“存款定期化”“手工補息”等現象,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引導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展望四季度,報告預計,A 股或將維持高位向上,但也需警惕震蕩風險。
一方面,增量資金入市仍有空間。其一,9 月美聯儲降息新周期開啟,疊加人民幣匯率表現強勢,有望驅動國際資本流入中國 A 股。截至9月18日,北向資金三季度日均成交額2650.3億元,較上季度環比增長74.6%,外資參與活躍度明顯提升。其二,國內利率水平持續下行,權益資產的配置性價比凸顯。截至9月18日,滬深300相對10年期國債的股權風險溢價率仍有5.3%,有望吸引居民財富和機構資金在再平衡時進一步增加股權資產配置。其三,政策端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7月,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拉長保險公司關鍵指標考核周期,打通險資入市的痛點,引導其長期穩健投資。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基本面有望結構性改善,關注科技、周期等板塊機會。 “十五五”規劃與產業政策持續催化,以人工智能為主線的科技制造企業業績有望加速兌現。大模型迭代推動算力需求攀升,預計 2025 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超40%,服務器、光模塊等板塊顯著受益;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提速,2025 年國內銷量預計同比增長 125%,整機與核心零部件領域優勢突出。此外,隨著低價無序競爭治理等政策逐步落地,PPI 價格有望止跌回穩。8 月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連續 4 個月環比上升,鋼鐵、化工、有色等順周期板塊盈利有望迎來反轉。
不過,上述報告提示,需警惕前期上漲過快及內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帶來的調整風險。
展望四季度,上述報告預計,債券收益率將維持區間震蕩,發行規模保持增長,科創債等創新產品保持發展。
一是債券收益率將維持區間震蕩。8月制造業PMI收縮放緩,但仍處于榮枯線之下,經濟尚處于弱復蘇階段,短期經濟弱復蘇抑制利率上行。但是,低價無序競爭治理政策推動企業利潤提高,帶動工資和土地等要素價格提高,傳導到需求上,或帶來債券利率上行。債券市場或維持區間震蕩,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2%以下低位波動。同時,若權益上漲趨緩或回調,債券市場或階段性走強。
二是主要券種發行將保持平穩增長。支持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國債、儲蓄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年底前均有發行安排,財政部提前下放了下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尚有額度,按計劃將于年底前發行,而且四季度可能推出增發特別國債進一步強化穩增長效能。同時,隨著科創債市場規模擴大和流動性改善,科創債的發行規模將持續增長。
三是人民幣國際債券將延續擴容趨勢。債券市場短期變化與國內外利率水平差異緊密相關,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使得人民幣國際債券具有顯著的融資成本優勢。即使美聯儲決定年底前降息,也將是漸進式降息,短期內美國政策利率仍將處于高位水平,國內外利差仍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債券發行。
展望四季度,人民幣匯率仍將以穩為主,且有望繼續升值。
一是美元指數仍面臨下行壓力。預計美聯儲還將在 10 月和 12 月連續降息,美元指數繼續承受下行壓力。美債收益率或進一步走低,中美利差有望再度縮窄,減少資本外流壓力,增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
二是結匯需求支撐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近期貿易項下外匯凈流入規模已在穩步擴大,為匯率提供了真實的需求側支撐,且四季度通常是出口商集中結匯的旺季,這將帶來穩定的外匯流入。7 月銀行結匯和售匯規模環比分別增長 12%和 16%,結售匯順差 228 億美元,企業、個人等主體結匯率環比小幅上升。
三是國內經濟基本面平穩運行,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2025 年上半年中國 GDP 同比增長5.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前列。
上述報告進一步分析,下一步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平穩運行,為國際收支與資本市場提供堅實支撐。資本市場情緒回暖吸引外資流入,有利于鞏固市場信心、推升結匯需求。但仍需關注多重風險的演變。目前俄烏局勢仍在復雜演變,特朗普關稅言論不確定性強,將進一步助推避險情緒,或將對市場情緒帶來持續擾動。此外,8 月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 37萬億美元,利息負擔沉重,市場避險需求有繼續升溫跡象,或加劇市場震蕩格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