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6 01:07:09
每經記者|陳榮浩 每經編輯|陳柯名 陳夢妤
深圳寶安沙井片區萬科翡麗郡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攝
還得是深圳!
寶安簽約量環比增長67.6%,羅湖簽約量環比增長48.1%,龍崗簽約量環比增長40.0%??
9月15日,多個機構披露深圳“9?5新政”后的房地產成交數據。
據深圳房地產協會數據,過去一周(9月8日~9月14日),深圳二手房周錄得1554套,環比增長15.4%;新房住宅周成交589套,環比增長17.1%。
而中介機構則統計了深圳新政后9日的數據,即9月6日~9月14日,全市二手房簽約量環比增長27.8%。其中,寶安、羅湖、龍崗的二手房簽約量位居前列。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簽約量的環比增長,除了受政策利好的推動外,也與統計周期密切相關。雖然兩者統計的天數一致,但9月6日~9月14日恰好包含了兩個完整周末,而8月28日~9月5日期間僅有一個完整周末。
樓市新政最大贏家出現?
在深圳“9?5新政”的推動下,各片區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寶安和羅湖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
深圳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9月6日~9月14日期間,寶安的二手房簽約量環比漲幅高達67.6%,而羅湖環比漲幅也達到了48.1%。
每經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這兩個片區的二手房成交回升,除了新政刺激外,更多是因為價格回調。
“這兩年深圳二手房價格回調明顯,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看二手房的人比以前增多。”9月14日下午,寶安某房產中介盧鵬飛向每經記者表示。
盧鵬飛帶看的房源為寶安沙井片區萬科翡麗郡一套3室2廳,面積約88平方米,業主掛牌價為328萬元,折合單價約3.72萬元/平方米。
據他介紹,同戶型房源在高峰時期能賣到600多萬元,單價超過7萬元/平方米,而目前單價基本在4萬元/平方米。
來源:貝殼找房
新房市場同樣受到新政的積極影響。
如羅湖京基璟譽府項目,新政實施后首個周末,帶看量同比增長30%,成交了16套房源。該項目負責人羅嘉良曾告訴每經記者,限購松綁后,原本無法購買羅湖房子的人獲得了購房機會,帶看量和成交量顯著提升。
位于寶安沙井的珈譽玖璽項目,盡管一直未限購,但新政出臺后,不少之前猶豫的購房者紛紛前來看房。
從整體情況來看,深圳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均迎來了不同程度上漲。
深圳中原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周(9月8日~9月14日),全市一手住宅(預售+現售)網簽589套,較9月第一周(9月1日~9月7日)增長17.1%,較8月同期增長37.6%。
二手房市場成交同樣強勁,上周,深圳全市二手住宅過戶1177套,較9月第一周增長18.6%,較去年同期增長27.0%。其中,作為“9?5新政”影響顯著的區域,羅湖二手房的單周成交量較前一周增長31.9%。
深圳貝殼研究院院長肖小平分析指出,在“9?5新政”的帶動下,深圳房地產市場的潛在購房需求正被加快激活,“金九”熱度正持續上升。
肖小平還提到,新政將羅湖納入非核心限購區,取消購房套數限制,釋放了大量此前無購房資格的購房者。羅湖配套成熟,房價親民,相較南山、福田性價比高,適配各類自住需求及性價比導向的投資者,直接助推了羅湖的成交激增。
能持續嗎?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深圳二手房經歷了4年多價格下跌,許多區域房價相比高峰期已腰斬,這也是近年來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不斷攀升的主要原因,很多原本買不起房的人群,如今也能負擔得起。
不過,隨著這部分需求逐漸消化,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聲音,對后續市場是否有足夠需求支撐成交表示疑慮。
以二手房為例,盡管目前一些價格合理的房源能夠較快成交,但整體掛牌量較大,且降價房源數量顯著高于漲價房源。
據貝殼找房,截至9月14日,深圳二手房掛牌量為7.52萬套,當日降價房源有1757套,漲價房源僅134套。若房價不能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且穩定的區間,可能會抑制后續購房需求。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深圳房地產市場的企穩主要還是看二手房市場,因為目前深圳市場整體已進入存量市場,二手房占比更大。
“一般來說,如果二手房月度成交能連續半年維持5000套以上水平,就可以視為市場回暖企穩的一個信號。”何倩茹認為。
而從過去一年深圳二手房的成交量看,每經記者注意到,盡管也有不少月份在5000套以上,但整體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
去年9月30日,深圳出臺樓市寬松政策,當時二手房出現了連續3個月的成交上漲,但今年除了3月、4月回暖明顯外,其他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均低于5000套。
記者|陳榮浩?
編輯|陳柯名?陳夢妤?易啟江
校對|張益銘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