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09:15:34
全球跨境支付需求激增,中國企業出海支付挑戰增加。近日,PayerMax相關負責人接受了媒體采訪,分享了AI應用場景選擇、技術落地難題等看法。PayerMax選擇“先易后難”思路落地AI,以業務痛點為錨點。在與亞馬遜云科技合作中,AI提升了效率。專家認為,AI與跨境支付結合,將提升風控、個性化金融及效率。
每經記者|張梓桐 每經編輯|余婷婷
在全球跨境支付需求激增與AI(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滲透的雙重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支付面臨的挑戰與復雜性日益增加。
近日,植根新興市場的全球金融科技公司PayerMax CTO(首席技術官)Eric Fu、PayerMax AI項目負責人Singlin Yan,以及亞馬遜云科技解決方案架構師總監韓思捷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圍繞AI應用場景選擇邏輯、技術落地難題,以及游戲出海客戶支付痛點等關鍵議題展開討論。
Singlin Ya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了“先易后難”的AI(人工智能)+支付的落地思路:“我們在一開始做的時候,就是希望AI能快速落地,而不是先去解決那些很高級的問題。我們選擇先讓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因為要先確定它能跑起來。”
PayerMax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新加坡,業務覆蓋150+國家和地區,支持600+支付方式與70+幣種,持有新加坡、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中國香港等多個市場的金融牌照和監管機構的官方認證。
圖片來源:PayerMax官網
談及支付行業AI未來的技術突破點,Eric Fu將“數據質量”置于首位:“我把AI比作引擎,燃料就是數據。好的燃料才能讓結果更好——用過AI的都知道,提問不好結果就不好,所以數據質量起決定性作用。現在我們最緊急的是業務架構數字化,要是數字化不夠,‘燃料’不完整,AI效果會受影響。”
AI場景選擇:從“簡單落地”起步,以“業務痛點”為錨點
談及PayerMax選擇AI四大應用場景(支付成功率告警、根因分析、對客運營、內部運營)的核心邏輯,Singlin Yan首先明確了“先易后難”的落地思路。這一思路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基于全公司業務痛點的系統性梳理。
Eric Fu補充說:“年初我們組織了全公司的人參加AI×支付應用大賽,很多課題都是由不同分組自己報上來的——他們匯總了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效率低下的環節,希望通過AI解決。”
在場景落地過程中,AI的“不確定性”曾是核心阻礙。
Singlin Yan坦言:“AI最大的問題就是回答充滿不確定性。我們通過提示詞調優和RAG(檢索增強生成)補充兩種方式,不斷提高準確性。”而對于仍需人工介入的5%極端場景,其界定標準也十分清晰:“AI不能像人一樣跨團隊協作,我們給它提供了工具,能解決的問題它會自己處理;但剩下5%是AI工具無法覆蓋的,需要人工跨系統交互,或者復雜問題需要二次確認。”
在AI技術落地的核心支撐層面,PayerMax與亞馬遜云科技的合作成為關鍵。當被問及AI如何串聯支付、外匯風險管控、資金管理等環節時,Eric Fu以“支付成功率異常歸因”為例進行了解釋:“支付成功率背后影響因素太多——渠道穩定性、發卡行攔截、外匯匯率波動都可能導致問題。過去人工分析需要針對不同屬性特征排查,現在我們會篩選外匯、資金、卡幣、渠道等特征,作為AI歸因的依據,大幅提升效率。”
“支付業務最怕數據泄露,這會導致合規問題。我們了解到Amazon Bedrock能滿足合規要求,而且成本可控,是一站式服務,還能自選模型并定義,自然就選擇了這個環境。”Eric Fu表示。
這一合作帶來的效率提升有明確數據支撐:“此前,一天的支付成功率告警很多,周均預估40個左右,每次分析要半小時。現在基本不需要人工了,周均能節省100小時人力成本。”
“以前人工監聽郵件要不定時翻看還要翻譯,準確率低。現在Amazon Bedrock會自動讀取郵件并翻譯,直接通知到人。既提升了時間效率,也保證了準確度。”Eric Fu說。
游戲出海客戶痛點:流量曝光與支付通道拓展成核心
作為PayerMax的重要客戶群體,游戲出海廠商的支付需求呈現顯著共性。
Eric Fu將其分為兩類核心訴求:“一類是大平臺客戶,他們發行新游戲希望快速引爆市場,需要曝光度。比如在東南亞,我們會幫他們和當地錢包(指電子錢包/數字錢包,e-Wallet)合作聯合營銷,錢包用戶能轉化為游戲客戶;我們還提供自建充值站能力,游戲產品放在我們平臺上,玩家看到新游戲或充值幣,自然能引流。”
另一類需求則聚焦支付通道優化。“有些客戶原本只用ApplePay、GooglePay這類App內支付,現在轉向第三方支付,核心是為了降低成本、增加支付方式覆蓋,擴展用戶群。這是很多游戲客戶的典型訴求。”Eric Fu表示。
針對不同市場的差異,PayerMax也有針對性方案。
Eric Fu表示,“游戲客戶收單有地域特征——做歐美卡類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不同,新發行商和老發行商的訴求也有差異。我們會根據具體市場和客戶類型,提供定制化支付解決方案,比如東南亞側重本地錢包整合,歐美強化卡類支付穩定性。這一點在品牌電商出海同樣適用,不同市場對支付方式的偏好差異,同樣需要我們做定制化應對。”
談及支付行業AI未來的技術突破點,Eric Fu將“數據質量”置于首位,認為其起著決定性作用。韓思捷則從金融行業特性出發,強調“準確性與可解釋性”:“AI有幻覺,輸出可能不可解釋,這在金融行業很關鍵——支付需要數字準確。現在用RAG(檢索增強生成)、workflow(工作流)把AI框定在范圍內,但未來還有很多事可做,比如讓AI生成代碼執行任務,因為代碼結果確定可重復。不過,這會帶來新挑戰,比如代碼執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亞馬遜云科技已經推出Amazon Bedrock Agent Core預覽版,就是為了解決這類精準性和不可預測性問題。”
對于AI與跨境支付的結合方向,韓思捷提出三大場景:“第一是風控。大模型處理非結構化數據有天然優勢,比如調用外部數據(如合作伙伴的身份信息)進行綜合判斷,提升風控準確性;第二是個性化金融。脫敏后的用戶畫像數據,能通過AI做合規范圍內的個性化產品推薦;第三是效率提升。比如語音、聲紋、拍照支付等自然交互方式,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回溯PayerMax今年全面擁抱AI的原動力,Eric Fu坦言:“AI發展很久了,但今年觸動大是因為DeepSeek開源——我們原來擔心模型訓練要把數據外傳,而Amazon Bedrock剛好出來了,溝通后發現用它的服務性價比更高,合規也有保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