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4:59:34
8月26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十四五”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國家能源局表示,“十四五”前四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達“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虛擬電廠總規模超3500萬千瓦,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占全球超40%。能源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價格形成機制、市場體系加快完善,能源產業生態加快創新。同時,我國扎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超60%,終端用能中電能比重達30%左右。下一步將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5%左右。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旭
8月26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能源局介紹“十四五”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介紹,“十四五”前四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已達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預計五年新增用電量將超過歐盟的年度用電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在加快構建適應新型能源體系的體制機制方面,有哪些創新性舉措、突破性成就?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在發布會現場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提問時表示,當前我國能源領域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虛擬電廠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聚合利用閑置的可調節資源,總規模已經超過35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半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萬勁松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不斷激發能源市場的動力和活力,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能源體制改革進入快車道,實現了“三個加快”。
首先,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完善。發電側,煤電、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用戶側,除了居民和農業用電外,定價也完全市場化,電力真正成為一種可自由交易的商品,大部分電量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
其次,能源市場體系加快建設。我國已經基本建成了多層次、多品類、多功能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中長期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實現全覆蓋,現貨市場正在全國范圍內加快鋪開,目前山西、廣東、山東、甘肅、蒙西、湖北、浙江7個地區電力現貨市場還有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已經建成運行,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實現了連續運行,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超市”。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初步建立,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更加順暢地自由流動。
最后,能源產業的生態加快創新。我國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政策供給,先后出臺加快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虛擬電廠、綠電直連和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強創新探索,拓展應用場景,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和靈活響應能力,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能源領域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虛擬電廠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聚合利用閑置的可調節資源,總規模已經超過35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半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裝機總規模約9500萬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長約30倍,占全球總裝機比重超過40%。今年上半年我國出臺了綠電直連的政策,這些政策如春風吹來,讓智能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等產消融合新模式展現出盎然生機,能夠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綠色用能需求。
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國家能源局為達成“雙碳”目標采取了哪些措施?“十五五”還有什么考慮?
王宏志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十四五”以來,我國扎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可以簡要概括為“兩優化、一升級”。
首先是能源供應結構優化。我國加大非化石能源電力的供應,推動非化石能源成為新增電力供應的主體。過去4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4%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截至今年7月,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經達到了22.3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的60.8%。過去4年,我國新增發電量的近六成來自非化石能源,2024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到2020年的1.5倍。以供應結構的優化帶動消費結構加快調整,“十四五”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是20%,去年已經達到19.8%,今年預計可以超額完成這一目標。
再看終端用能結構優化。我國深入推動工業、建筑、交通這些重點領域用能的清潔化、低碳化,持續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目前我國終端用能中,電能比重已經達到30%左右,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現在購綠色電力、開新能源車、用清潔取暖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人民群眾綠色清潔低碳的用能方式日益普及。“十四五”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滲透率不斷提升,也加速推動了成品油消費量達峰。
最后看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我國“十四五”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經有95%的煤電機組實現了超低排放。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智能化產能占比超過55%。積極推廣煤炭綠色開采,2024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個百分點。同時,積極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二氧化碳驅油等低碳技術發展,2024年實現了二氧化碳注入量300萬噸,這有效促進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落地。
王宏志強調,下一步將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動能源消費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滿足,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更好發揮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對完成“雙碳”目標任務的支撐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