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甘孜道孚“綠肺”:長江上游,一片濕地的生命復興

          甘孜州傳媒中心 2025-08-04 20:33:07

          七月底的鮮水河畔,粼粼波光層層蕩漾;毗鄰的道孚縣城北側那片新生濕地里,“草帽大姐”西日拉姆站在齊腰深的水中,鐮刀劃過處,叢生的水草應聲倒下。身后還有7位村民正將雜亂的水草堆上三輪車——這是8天集中打撈以來的第30車。“以前這兒是砂石遍地的‘瘡疤’,現在成了道孚人的‘綠肺’。”她抹了把汗,指向蜿蜒的木棧道。

          圖片

          高原落日下,三五成群的居民沿著棧道或漫步或跑步,孩童追逐著驚飛的水鳥,不少大媽倚欄擺拍“記錄美好生活”……這處雅礱江流域鮮水河道孚縣城段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即當地人口中的“濕地公園二期”,正吞吐著高原稀薄的氧氣,將昔日千瘡百孔的砂石灘化作生物多樣性寶庫。鮮水河左岸階地的蛻變,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圖片“生態縫合”:從砂石瘡痍到生命綠肺

          誰能想到,這方占地253畝、道孚縣城近郊最富生機的“會客廳”,在兩年前,還是砂石裸露、塵土飛揚的采砂坑凼?“十多年私挖亂采,水土流失嚴重,砂石灰層亂飛,巖層曝露難看。”道孚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扎西彭措指著眼前美景感慨,“二十多年前,我剛到道孚工作,這一帶幾乎不見綠色不見樹。”

          圖片

          西日拉姆的記憶中有著同樣的“疤”。作為鮮水河鎮孜龍村村支書,她親歷過這片土地的斑駁,也了解這里曾是村集體的“心病”:“全是砂石沙地,連水都沒有,風沙漫天,耕地和村頭用水靠孜龍溝,但暴雨一來又常鬧泥石流。”足球場大小的砂石灘地,是經年累月私挖亂采、粗放發展刻下的生態傷疤。

          改變始于對“國之大者”的深刻體認。道孚生態環境局局長丹增介紹,2021年在國家《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指引下,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號角吹響,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鮮水河斷裂帶、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的道孚縣,面對歷史遺留的生態傷痕,開始醞釀一場“生態縫合”的“愈合術”——

          圖片

          當《雅礱江流域鮮水河道孚縣城段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擠進省級生態項目儲備庫時,沒人料到總投資2558萬元的工程會這么快落地。2022年9月,“濕地公園二期”動工,其中2220萬元中央及省級生態保護專項資金精準錨定生態治理,338萬元地方配套資金則用于打造惠民設施。目標直指:治理水土流失,修復生態功能,提升人居環境。

          治理是場系統工程。技術團隊創造性地采用“自然療法”,利用采砂形成的洼地構建四級凈化系統:30立方米的污水預處理池如“生態胃袋”先行“攔截”消化污染物,36立方米的沉淀池沉降泥沙“靜置”,5000平方米潛流濕地化身巨型“生態濾芯”,18600平方米表流濕地中蘆葦叢吸附重金屬,最終77798平方米的穩定塘漾出清波。

          圖片

          層層凈化后,引自孜龍溝的水流與處理后的農村生活污水經“濕地公園二期”獲得新生,最終匯入鮮水河。“施工時在坑底鋪防滲膜,覆上兩米厚腐殖土。”全程參與項目的道孚生態環境局生態科負責人葉祥超欣喜于,技術方案中“蜜源植物+鳥嗜植物”的生態鏈構思已成現實:沙棘叢里筑巢的棕頸雪雀啄食著芒苞草籽,沉水區的穗花狐尾藻間游動著土著裂腹魚。

          圖片

          站在濕地中央的生態監測塔“樹之塔”下,扎西望著鋼構穹頂泛起的微光道:“當年栽下的云杉苗,如今已亭亭如蓋。”而站上十米高的“樹之塔”,可東望麥粒山雪峰,西瞰濕地全景,滄桑巨變盡收眼底:表流濕地如翡翠鑲嵌,潛流濕地隱于蔥蘢草木,兩條“哈達”造型的景觀帶飄逸靈動……曾經破碎支離的河岸線已被綿延綠意縫合。

          最新監測顯示,“濕地公園二期”每日可凈化約60噸生活污水,相當于縣城日均排污量的百分之三。此外,道孚縣空氣優良率長期保持100%,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飲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水質均達I類標準。

          圖片

          “綠意生金”:生態福祉照進百姓日常

          下午五點,“濕地公園二期”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棧道上散步的老年人、草地上“耍壩子”的大家庭、取景拍攝的游客絡繹。夕陽給“綠肺”鍍上金邊,尼馬澤絨快要結束一天的巡查,這位30歲的孜龍村青年如今有雙重身份:農民與濕地管理員。“月工資5000元,頂過去大半年種地收入。”他展示手機里的運維群,“夏季清雜草,冬季防砍伐,全年巡查提示告誡:勿下水。”

          圖片

          濕地運維由孜龍村集體負責,創造了7個穩定崗位。夏季清理水草時,道孚生態環境局還提供1至2萬元不等的專項費用,由村委會組織村民參與打撈。而更早的建設階段,孜龍村50多戶村民便輪流務工,每人日薪150元,間隔持續近3月,累計獲得勞務收入10萬余元。“村集體還獲棧道補償款7萬元,戶均分得幾百至數千元。”西日拉姆翻開村委會賬本。

          生態賬本正在轉化為共富賬單。她指向濕地邊緣:“我們打算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搭建藏式帳篷營地,計劃銷售自制酸奶、青稞咖啡、豌豆涼粉各種各樣的特色有機產品。”丹增透露,遠不止于此,未來還計劃在濕地范圍內引入招商項目,進一步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與鄉村全面振興。

          圖片

          生活品質的躍升則惠及了更多的道孚人。如今,“濕地公園二期”與縣林草局早年修建的“濕地公園一期”首尾相連,形成棧道綠廊構成的總長約6公里的親水空間。退休居民梁桂花感觸尤深:“以前氣候特別干燥,現在濕潤多了。水質、居住環境都越來越好,帶孫子散步也有了好去處。”居民曾清福熱衷清早來此散步,“空氣溫度濕度都太巴適了,年輕人跑步鍛煉的也多了起來”。

          圖片

          圖片

          遠處,松楊交織的綠色長城綿延至雪山腳下。這一抹抹來之不易的綠意,正悄然繪就道孚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底色。如今,更宏大的愿景已然萌芽,道孚的探索步履不停。丹增指向遠方:“三期項目已在規劃中,將與康巴植物園銜接,打造高原濕地生態旅游區。”同步推進的,是道孚縣“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專項規劃,一批重大生態環保項目正加速融入發展藍圖。

          創新的脈動,同樣在制度層面奔涌。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甘孜州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發力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決定》中“拓寬‘兩山’轉化路徑”的戰略部署,在此找到了生動注腳

          圖片

          今年,道孚縣嚴控“兩高一低”項目上馬,推進“森林四庫”建設,全力爭創“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投入818.4萬元在扎壩片區荒坡栽植紅菌杉3100畝、18.6萬株,未來科學測算的碳匯交易收益或將精準反哺濕地生態系統的長效運維。

          在長江上游的生態版圖上,這片曾歷經滄桑的土地,正以濕地為筆,飽蘸生態活水,奮力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新篇。每一株搖曳的水草、每一只翱翔的飛鳥、每一張洋溢幸福的笑臉,都成為高原兒女獻給母親河的赤誠答卷。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污网站国产大片 | 色婷婷5月综合久久 | 日韩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尤物yw193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