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30 18:50:25
7月29日,小米汽車宣布1000萬Clips版本端到端輔助駕駛全量推送,支持SU7 Pro、Max及Ultra版。小米汽車方面稱,新版本在復雜路況處理上大幅提升。小米汽車官方呼吁用戶正確理解輔助駕駛非自動駕駛,需時刻注意路況。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也強調,當前智駕車型搭載的是L2級“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消費者需高度重視。
每經記者|李星 每經編輯|裴健如
7月29日,小米汽車宣布,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1000萬Clips版本已開始全量推送,支持小米SU7 Pro、Max以及Ultra版車型。
對于外界關心的“升級到1000萬Clips版本后,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的變化”,小米汽車方面回應稱,相較于之前的300萬Clips版本,1000萬Clips版本的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功能,對復雜路況的應對更從容,決策更貼近于真實“老司機”的駕駛習慣。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7月29日也發文稱,“該版本加減速更柔和,駕乘體感更舒適;繞行更靈活,決策更果斷;路口通過更順暢,對道路理解更深度”。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雷軍)
據小米汽車方面介紹,1000萬Clips版本的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功能,在復雜路況處理能力上實現了大幅提升。如,縱向舒適性提升了57%,加減速控制更線性,擁堵跟車頻繁啟停時也不易暈車;繞行成功率提升67%,繞行決策果斷、路線規劃精準,窄路場景下碰到占道臨停或會車繞行也游刃有余;路口通過率提升23%,更理解中國路口的“游戲規則”,人車混雜的城中村、老街區也順利穿行。
據悉,小米是行業首批量產1000萬Clips版端到端輔助駕駛的品牌,新版輔助駕駛HAD首批搭載于YU7。作為小米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小米YU7共推出標準版、Pro、Max三個版本車型,于7月6日正式開啟交付。
公開消息顯示,小米汽車智能駕駛團隊是2021年小米官宣造車后首批開啟招聘的隊伍之一。彼時,雷軍曾立下Flag——要在2024年底進入(智能駕駛)第一陣營。“2025年,公司的目標是站穩智能駕駛第一陣營。”2025年年初,雷軍對外稱。
據雷軍透露,小米在輔助駕駛領域堅持長期持續投入,第一期總投資57.9億元,專屬團隊規模超1800人,持續投入測試車輛超400臺,預計今年下半年升級小米XLA大模型。
官方數據顯示,2021~2025年,小米預計五年研發投入1050億元。其中,2025年,小米研發預算將超300億元(四分之一金額投在AI及相關業務上)。“未來5年(2026~2030年),小米研發投入預計2000億元。”雷軍稱。
實際上,進入2025年后,各大車企的比拼開始聚焦在“智駕”上。雷軍也認為,“輔助駕駛是整個汽車科技里面的制高點”。
不過,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這給火熱的智能駕駛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也促使外界進一步關注當前智駕宣傳夸大、過度營銷的問題。例如,部分車企在營銷中將L2級輔助駕駛形容為“準自動駕駛”、L2.9無限接近L3“高階智能駕駛”。
現實情況是,目前市面上所有量產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均屬于L2級(部分自動化)。這意味著,駕駛員仍需全程監控路況,時刻準備接管。“目前,市面上的智駕車型所搭載的都不是自動駕駛系統,而是L2級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消費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稱。
中南大學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安全場景研究報告》指出,當前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無法勝任某些危險復雜交通場景,系統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無法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需要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7月29日,小米汽車在答網友問(第186集)中也再次呼吁,“輔助駕駛現階段不是自動駕駛,請大家正確理解和使用相關輔助駕駛功能,確保時刻注意路況信息,并隨時準備控制車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
“友商經常講,安全是最大的豪華。但小米卻認為,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礎,安全是一切。為了把輔助駕駛做好,我們不惜代價。”雷軍在小米YU7上市發布會上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