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16:44:18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于8月1日生效,禁止未獲發牌者在香港經營穩定幣業務。主流穩定幣發行方如USDT、USDC尚未表態是否申請牌照,引發關注。記者走訪發現,香港街頭虛擬貨幣兌換店仍在正常展業,部分店員稱8月1日后仍營業,但也有待通告。立法會議員警示,未獲牌OTC場所出售USDT和USDC屬違法。
每經記者 | 宋欽章 每經特約記者 | 李旭馗 每經編輯 | 廖丹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于8月1日生效,其禁止未獲發牌而在香港經營穩定幣業務。那么,像USDT、USDC這些穩定幣在香港的使用會否因此受到限制?
在香港的街頭,虛擬貨幣兌換店隨處可見,它們提供法幣與穩定幣之間的兌換服務,并能現場完成交易。
條例生效前夕,這些街邊兌換店經營情況如何?條例的生效又是否會對其后續經營造成影響?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走訪香港街頭。
7月28日,每經記者依據手機地圖的指引,抵達了香港灣仔區“銅鑼灣地帶”商場二層。這個商場的大部分商鋪均為抓娃娃店,僅二層便設有十余家,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在此扎堆兒。
在該樓層,每經記者發現了兩家加密貨幣找換店,分別名為“一宗比特幣”和“方貝”。這兩家店鋪的規模都不大,僅有幾平方米。每經記者在店鋪附近停留逾半個小時,期間僅一位男士走進“一宗比特幣”店鋪進行咨詢。
“一宗比特幣”店鋪外側貼著謹防詐騙的宣傳語,顧客可隨意領取有關“比特幣輕松入門要知道的兩三事”的介紹冊。店鋪內一臺液晶電視機正播放著“一宗加密貨幣現貨價格”,虛擬貨幣幣種包括BTC(比特幣)、ETH(以太幣)、TRX(波場幣)、USDT(泰達幣)、USDC(USD Coin)、SOL(索拉納幣)。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李旭馗 攝
同時屏幕上還寫著“請于交易前提供交易地址供職員進行預先核查,若交易地址被標記為來自高風險交易所、受制裁地區或實體、與非法活動相關,我們將拒絕進行交易并由合規部門獨立審核處理”。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李旭馗 攝
每經記者以客戶身份咨詢虛擬貨幣購買手續費,“一宗比特幣”的店員稱:“如果以ERC通道(是指基于以太坊區塊鏈的ERC-20標準,它定義了一組接口,方便代幣在不同的應用程序、錢包和交易所之間進行互操作)購買虛擬貨幣,手續費為80港元;如果以TRC通道(是指基于波場區塊鏈的 TRC-20標準)購買價值低于1萬港元的虛擬貨幣,手續費為20港元。購買成功后,虛擬貨幣會被店員打進客戶的錢包中。”
而對于8月1日之后在該店鋪是否還能繼續用港幣兌換USDT等虛擬貨幣,店員表示不清楚,“我們暫時還沒有收到通告。”
而在同層的另一家店鋪“方貝”,店鋪內同樣有一臺小液晶顯示屏,上面播放著不同虛擬貨幣的買入和賣出價格,可交易幣種與一宗比特幣大致相同。
圖片來源:每經特約記者 李旭馗 攝
或許是因為該時段鮮有顧客光顧,當每經記者踏入店鋪時,店員正倚靠在柜臺后的桌子上打盹。當記者以客人身份咨詢時,店員睡眼惺忪地坐直身子,回答道:“購買價值一萬港元以下的虛擬貨幣,需支付30港元的手續費;而超過一萬港元則免收手續費。”記者進一步詢問8月1日后是否仍可進行交易,對方表示:“目前收到的通知是說可以的。”
同日,每經記者亦以客戶身份致電了這兩家連鎖店鋪的官方客服。“一宗加密貨幣”找換店的電話客服告訴記者,《穩定幣條例》主要針對穩定幣發行人,而找換店的業務屬于場外交易(OTC),其業務暫未收到具體牌照的要求。“目前OTC還沒有牌照去歸管。相關條例正在咨詢,我們會遞交咨詢,還準備申請牌照。”
對方進一步對每經記者表示,目前店鋪關于USDT、USDC等的兌換業務仍可以正常開展。至于8月1日該業務是否會受到影響,她表示:“這個要等我們合規部發通告。”
方貝的電話客服表示:“公司已經給我們說了,正常營業。如果有什么情況的話,我們會在官網發出通告的,你留意我們的官網就可以了。”
7月28日,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虛擬資產交易機構來香港申請牌照,港府都是歡迎的。“如果泰達公司和Circle公司愿意來香港申請牌照,港府會看他們是否符合條件,但至于他們是否會來香港申請牌照,這是他們考慮的事,不是港府的決定。”
邱達根進一步表示,在條例生效后,沒有牌照的平臺出售USDT和USDC給散戶將屬于違法行為。對于目前香港市場上存量的USDT和USDC,他表示,在符合相關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去HashKey、OSL這樣持有牌照的平臺交易是合法的。
京師律師事務所證券和投資基金法律事務部主任劉盼盼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港府2025年6月27日提出的關于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未來從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或需申請專門的牌照。
港府2024年在相關文件中披露,根據執法機關初步實地觀察的粗略估計,全港約有200間實體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店(包括自動柜員機)正在運作,以及約有250個數碼平臺或活躍網上貼文在提供虛擬資產買賣服務。
記者在地圖上搜尋發現,這些店鋪及自動柜員機集中分布于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人流量大且商業活動頻繁的區域。
記者另從業內了解到,目前部分香港的虛擬資產OTC商店能直接為內地居民提供人民幣與USDT、USDC之間的兌換服務。一家找換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客人的交易金額只要不超過12萬港元,就不需要任何身份證件;如果超過12萬港元,則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內地客戶可以提供居民身份證或港澳通行證。
記者獲悉,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業務仍屬于監管的盲區,港府正試圖將其納入發牌監管范圍。
盡管香港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牌制度(VASP牌照制度)早于2023年6月1日生效,且相關平臺的活動在該制度下受證監會監管,但一些與無牌虛擬資產交易所平臺相關的詐騙案件浮出水面,引起了公眾關注,當中牽涉一些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平臺。港府認為有需要通過修訂法例把虛擬資產場外服務納入監管。
隨后,2024年2月至4月,港府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設立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進行首次咨詢,提議進一步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以下簡稱《打擊洗錢條例》),以設立新的由香港海關作為監管機構的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
事實上,香港海關也是《打擊洗錢條例》下金錢服務經營者牌照(MSO牌照)的發牌及監管機構,該牌照目前僅規管法定貨幣兌換服務的店鋪,而兌換和交易虛擬貨幣的場外找換店并不受限。
據悉,在首次為期兩個月的咨詢中,港府接獲約70份來自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書。2025年6月27日,港府再次就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展開公眾咨詢。此次咨詢文件由香港財庫局和香港證監會聯合發出,公眾咨詢為期兩個月至2025年8月29日為止。
(特約記者李旭馗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