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09:23:46
每經編輯|葉峰
7月28日,生物醫藥板塊表現較為強勢。創新藥ETF(517110)高開高走,收漲3.2%。生物醫藥ETF(512290)也表現不俗,收盤上漲超2%。今年以來,創新藥ETF較中信醫藥行業指數超額30個百分點,AI+為創新藥板塊提供了較大的估值空間和走勢彈性。較高的任務容錯率為AI在創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帶來了諸多的積極影響。此外,頭部創新藥企達成超百億美金規模的License-out合作,為行業樂觀情緒再添一把火。創新藥板塊或存在盈利和估值抬升的可能,值得投資者關注。與此同時,需要著重強調同樣的利好邏輯下生物醫藥ETF(512290)的補漲機會。
來源:WIND
產業消息方面,頭部創新藥企達成超百億美金規模的License-out合作,為行業樂觀情緒再添一把火。恒瑞醫藥7月28日早間公告稱,公司與GSK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和至多11個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的獨家選擇權有償許可給GSK。GSK將向恒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項目均獲得行使選擇權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實現,恒瑞將有資格獲得未來基于成功開發、注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資金注入將加速創新藥研發項目的商業化進程,形成 “研發投入 - 成果轉化 - 資金回流 - 再研發” 的正向循環。
估值邏輯層面,較高的任務容錯率為AI在創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帶來了諸多的積極影響。受模型復雜度和部署算力等因素的限制,較高的準確率要求是很多AI模型實際應用中的主要痛點和堵點。例如安防、生物識別、智能駕駛等領域,容錯率較低,即AI模型犯錯的代價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在相關行業的落地進程。但在AI+醫藥領域,與AI+TMT領域類似,由于后續進一步篩選、優化、實驗等研發流程的客觀存在,AI生成的準確率要求可以略微放寬。而準確率門檻的降低或將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對創新藥研發的賦能。
AI生成方面,藥物分子及蛋白質結構設計均是AI大展身手的領域。AI 可以基于對疾病靶點的理解以及藥物化學原理,生成全新的藥物或蛋白質分子結構。通過深度學習算法,模型能夠學習已知分子的特征和活性關系,然后生成具有潛在活性的新分子。AI 可以預測藥物分子與靶點蛋白的結合模式和結合能,從而指導藥物分子的優化和設計。AI生成技術的引入可以在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減少實驗篩選的工作量,提高研發效率。
在AI分析領域,靶點的發現與驗證、藥物活性預測、藥物動力學分析等領域均有望隨著AI技術的引入實現降本增效。在藥物活性篩選階段,AI 可以先對大量化合物進行虛擬篩選,只有那些被 AI 預測為具有較高活性的化合物才會進入實驗驗證階段,這樣可以避免對大量無活性化合物進行不必要的實驗,節省了實驗材料、時間和人力成本。同時,對藥物的潛在毒性進行分析和預測,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這樣可以在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優化藥物分子結構,降低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因藥代動力學或毒理學問題而失敗的風險。
隨著產業政策的不斷出臺,板塊盈利和估值有望迎來雙升。同時,人工智能的賦能有可能進一步打開板塊的情緒和估值抬升的空間。覆蓋三地優質上市創新藥企的創新藥ETF(517110)或具有中長期配置價值。
投資者仍需注意研發管線進展不及預期、海外政策等風險因素。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