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5:30:31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趙云
7月25日,市場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科創50指數午后在芯片股帶動下逆勢拉升,漲超2%。截至收盤,滬指跌0.33%,深成指跌0.22%,創業板指跌0.23%。
板塊方面,多模態AI、半導體、華為昇騰、醫療器械等板塊漲幅居前,海南自貿區、超級水電、水泥、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上漲和下跌家數基本相當。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9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74億。
本周三以來,滬指在3600點上下反復爭奪,日K線也是陰陽交替。
這與前不久站上3500點時的節奏頗為相似,因此樂觀地看:只要指數的“慢牛”趨勢未改,市場博弈重心可能又將回到板塊輪動上。
或許正因如此,今天盤面呈現出較明顯的高低切換——昨日爆發的海南板塊、免稅店概念,以及先分歧再回流的大基建板塊,紛紛登上跌幅榜;上漲一側,則由半導體、AI產業鏈、機器人概念等科技線順勢接棒。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天海南自貿區概念高開低走,水電概念則低開低走,二者雙雙領跌。
從短線角度分析,二者走弱其實仍在情理之中:
前者昨日整體漲超9%,“強上強”本就是小概率事件。盡管該板塊近期整體呈上漲趨勢,但波動過于劇烈,也會令部分投資者心生畏懼。
至于后者,本周雖討論熱度居高不下,但板塊內的連板股每天都在“縮圈”。
早間,昨日4連板的中國電建沖高回落,直接壓制了板塊情緒。
5連板的西藏天路,午后一度炸板,放出天量后回封。
同樣5連板的山河智能,炸板后回落更為明顯。
再如昨日走出“20cm”四連板的深水規院,全天“深水”震蕩,尾盤幾乎跌停。
有分析認為,該題材在經歷了首次顯著分歧后,后續資金能否再度回流修復,仍是關注重點。
而對于概念本身,浙商證券認為,應以“時間的玫瑰”即宏觀思維來看待超大工程。
其表示,這一超級項目預計將在提升水電發電量、推動地方經濟、促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項國家級超級工程,其開發涉及復雜的政策協調、資金投入和技術挑戰,推動傳統水電施工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帶動中國水電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重點提示關注四個方向,包括土建工程、機械與高端裝備、建材與材料和電網建設等,預計對應領域或迎來戰略性配置機遇,建議結合超級工程建設周期分階段配置。
市場需要新的“低位”題材輪動,而圍繞“人工智能”的科技線迎來事件驅動:
據報道,第七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于7月26日至7月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多地同步啟幕。屆時將有重要高層領導出席并致辭。
午后,科創50指數快速翻紅并持續拉升。寒武紀大漲12%,一舉站上所有趨勢線。
近期科創板漲幅“冠軍”上緯新材,午后一度逼近漲停;截至收盤,自7月9日首個漲停板以來累計漲幅已接近750%。
有觀點指出,其實近期涉及AI乃至科技線的事件并不少,只是市場更關注“反內卷”、海南板塊等,所以這一方向暫時被“忽略”。
AI應用端方面,早間有市場消息稱,OpenAI計劃于8月初發布GPT-5。日前,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社交平臺預告了GPT-5的發布,并分享了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表示GPT-5能夠“完美回答他自己不懂的問題”。
此前7月23日,阿里開源全新的通義千問AI編程大模型Qwen3-Coder。再早些時候,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開源大模型Kimi K2。
財通證券表示,未來一到兩年,全球AI將以加速融合、能力躍升和應用深化為主線:Agent能力、多模態理解生成成標配,上下文窗口擴大,混合專家架構平衡性能與成本;開源閉源競合加劇,推動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倫理安全監管標準趨完善;AI深度滲透多行業,通過API服務和行業模型驅動轉型,催生新商業模式。
海通國際則指出,美國發布的《美國AI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拆除不必要的監管壁壘,加速AI技術在各領域的落地應用,并通過“大興建設”打造龐大的AI算力基礎設施和能源供給體系,以支撐AI時代的全面需求。該計劃不僅強調國內AI產業鏈的自主可控,還通過“AI聯盟”推動盟友國家采用美國的AI技術與標準,進一步鞏固其全球主導地位。
其認為,這一系列舉措將顯著提升AI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產業鏈的景氣度,為AI開發平臺、半導體制造、算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帶來強勁政策與資金支持。
“硬科技”方面,第三季度半導體將迎來旺季期,天風證券建議或可關注設計板塊存儲/代工SoC/ASIC/CIS業績彈性,設備材料算力芯片國產化替代。
國信證券認為,半導體行業景氣度較高,AI需求持續強勁,非AI需求溫和復蘇。臺積電2Q25收入超預期,上調全年收入增速至30%左右,反映行業整體向好。此外,美國批準H20芯片恢復對中國出口,有助于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受益。同時,多模態、人工智能體等技術的演進,進一步增強AI應用的體驗,建議關注端側SoC產業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