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融媒體中心 2025-07-21 20:25:29
當清晨的薄霧尚未散去,金寶山的千畝茶園中,采茶人的身影已在綠浪間浮動。50多歲的村民馬元平穿上嶄新的保安制服,走向園區入口的崗亭。5年前,他和父親還在家門口貧瘠的土地上,為溫飽而埋頭耕作;兩年前,父子倆在現代化的茶旅產業園里找到了新工作——父親在園區做保潔,他當保安,收入更加穩定。
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是巴中市平昌縣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它以一片片青翠的茶葉為根基,以茶旅融合為路徑,正重塑著這片曾經沉寂山村的面貌。
一片葉子喚醒貧瘠的土地
“我在浙江、湖北都有茶葉基地,但金寶山海拔高、土質更好,種出的茶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就是不一樣。”浙江茶商、平昌縣御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鐘劉浪道出了金寶山發展茶產業的天然稟賦。這里年均氣溫15.2℃,年均降雨量1214.5毫米,云霧繚繞,無霜期長達288天,是茶葉生長的沃土?!拔覀冋蛩銛U大茶葉種植規模,增加生產設備。”置身千畝茶園里,鐘劉浪底氣十足。
而在2019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
位于金寶山核心區的石廟村曾是一個貧困村,“年輕人都出去了,留下一些年紀大的村民,以前土地種不過來,很多土地都荒了?!笔瘡R村黨支部書記潘盛平回憶往昔,語氣中帶著無奈。雖然到平昌縣城的直線距離不足5公里,山下就是平昌火車站和城區主干道,但是曾經的石廟村未能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轉機乘著浙川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而來。2019年,在平昌縣委、縣政府及浙江省永康市的幫助下,石廟村引入兩家浙江茶企,打開了茶產業這扇富民興村的“大門”。
科學選育與規模化種植隨之展開。石廟村相繼引入黃金葉、奶白茶、中茶2號、三花1951等優質茶葉品種?!皳伊私猓郧捌讲h都沒有種黃金葉、奶白茶,我們從浙江帶來了這些優質品種,在石廟村種植了300多畝?!辩妱⒗苏f,經過兩年栽植、三年管護,如今,平昌縣御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300多畝茶園全部投產,“今年已采摘制成的干茶達2000多斤,以后產量會越來越高?!辩妱⒗送嘎叮S金葉、奶白茶都是高端茶葉品種,主要銷往浙江。
如今的金寶山,8000余畝茶園遍布5個村,漫山飄綠,昔日荒蕪貧瘠的土地已是生機盎然。
一個園區點燃沉睡的大山
漫山的茶園只是序曲。2021年,浙川東西部協作的畫筆在金寶山繪就了更宏大的藍圖——總投資3.5億元的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正式啟動,覆蓋1.2萬畝,核心區達2650畝。其雄心,遠不止于種茶制茶,而是要建一個有產業示范、有科技支撐、有文旅融合、有新興業態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青芽湖
園區依托連片茶園、水庫,以及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立體山水空間格局,環繞1200畝生態有機茶園,雙創中心、茶研學工坊、茶寶樂園、自駕車營地、濱水民俗、時尚街景夢工廠等十余個農文旅項目次第鋪開。而點睛之筆,是25畝水面的青芽湖——松林茶田環繞,碧波蕩漾,其開闊尾水區被定位為“夜游打卡區”。
園區定位以生態度假、森林康養為龍頭,輻射川東北城市游客群,打造集高端度假酒店、公寓、別墅、山地森林休閑、有機農場等于一體的川東北健康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構建“觀山、觀城、觀天象;看茶、看松、看田園”的場地景觀資源體系。
2023年4月,一條長53公里、寬4.5米至6.5米的金寶山產業環線建成通車,平昌縣城至金寶山的車程縮短至10多分鐘。沉睡的大山,跳動著現代交通的“脈搏”。
歷經兩年多建設,2023年4月28日,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正式開園。作為平昌縣首個有夜游項目的景點,園區開園當晚就吸引了3000余名游客。青芽湖畔,噴泉隨著音樂律動,水上舞臺流光溢彩,依坡而建的臺地火鍋升騰著煙火氣,共同打造出平昌縣夜生活的新地標。
“走,晚上去金寶山耍!”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逐漸成為平昌縣市民的“后花園”?!氨M量‘卷’得更厲害!”負責園區運營的平昌縣麗昌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曉梅說,為了給游客持續提供新鮮感,讓園區持續火爆,公司不斷推出不同主題游樂活動,如西游奇妙夜活動、火把節活動、浪漫彩燈活動……讓游樂內容可變、接地氣。
運營兩年,如今的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還成了達州、廣安等地游客休閑度假的目的地?!懊康焦澕偃?,停車場里隨處可見川S、川X牌照的車。”園區保安馬元平介紹。
千畝茶山之間,日間人聲鼎沸,夜里燈火璀璨。金寶山已從單一茶產地,躍升為聚合“吃住行游購娛”的沉浸式茶文化目的地,完美契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的融合發展戰略。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擘畫的“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戰略,在這里找到了鮮活的實踐樣本。金寶山浙川茶旅融合產業園,正是以茶為媒、以旅興茶,打通城鄉之間“藩籬”的示范。
一座村莊的共富嬗變
茶旅融合的最終落點,是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笑容多起來。金寶山的實踐,生動詮釋了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助農增收的共富路徑。石廟村作為園區核心承載地,其變遷堪稱金寶山茶旅融合最生動的注腳。
產業園的“磁吸效應”強力帶動周邊村民增收。園區日常需要7名村民從事保安、保潔工作;節假日高峰,臨聘人員超過20人,日薪100元/人。園區餐飲所需的蔬菜,直接采自周邊村民的菜園。石廟村集體發展的鎮龍瓦灰雞養殖產業,其產品更是成為園區餐廳菜單的“頭牌”?!皥@區建成后,我們村有5戶村民經營起了農家樂、小賣部。節假日游客多的時候,村民還在園區外面擺攤賣土特產。”石廟村支部書記潘盛平說。
漫山的茶園則為更多村民提供了“飯碗”。潘盛平介紹,如今村里兩家茶企為50多名村民提供了長期就業崗位。采茶時節,在家的村民都會去采茶?!鞍凑?5元/斤—30元/斤的勞務費計算,一名村民每天有150元左右的采茶收入,這只是村民收入來源之一,每年還有土地流轉費收入?!?/p>
留守的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攬到了生意,常年在外的村民也看到了回家發展的機遇,杜峰東夫婦的經歷就是村民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曾常年在外從事裝修工作的杜峰東夫婦,看到家鄉巨變后,于2022年果斷回村創業。夫妻倆先在園區旁開了一家超市,隨后又經營起農家樂?!坝慰投鄷r,一天要忙活十多桌。”杜峰東的妻子茍芳說,超市與農家樂每年穩定收入5萬元—6萬元,旅游淡季還可外出接一些裝修活兒,生活安穩而充實?!皥@區建好了,我們的日子也更好過了。希望越來越多的游客來這里玩耍。”
更大的變化在于村莊整體面貌與內生動力。潘盛平介紹,乘園區東風,村里不僅穩固了千畝茶園,還拓展種植了大片果樹,開辟了水果采摘體驗項目。游客在園區暢游之余,還能深入村莊感受田園野趣。
產業興了,人氣旺了,昔日凋敝的貧困村煥然一新。2023年石廟村榮膺“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7萬元。“這僅僅是個開始,好勢頭擋不住喲!”潘盛平滿懷信心地展望。
葉脈鋪展成華章
小小茶葉所承載的,遠不止口感的醇香。金寶山以東西部協作為筆,飽蘸科學規劃與產業遠見之墨,在原本貧瘠的土地上繪就共富圖景。浙江茶商鐘劉浪慧眼識珠,引入黃金葉、奶白茶等優質品種;當地政府借勢發力,打造茶旅融合產業園。如此的雙向奔赴,讓昔日荒山蛻變為集采茶、研學、度假、夜游于一體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青芽湖的碧波蕩漾與音樂噴泉的流光溢彩,不僅點亮了鄉村的夜空,更激活了沉睡大山的發展動能。
一條53公里的產業環線如強勁動脈,將城市活力源源不斷注入鄉村肌體;又如一條金色的紐帶,將土地流轉費、務工薪金、經營收益緊密聯結,讓村民在家門口便實現多元增收。金寶山的真正溫度,最終在村民舒展的笑容與鼓起的腰包中得以體現。石廟村從凋敝的貧困村躍升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正是這片土地最有力的回響……
當更多土地如金寶山這般,被產業的活水澆灌、被融合的春風喚醒,鄉村的壯美畫卷必將在每一片葉脈的舒展中,鋪展出動人華章。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