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煙火里的治理智慧:看綿陽這個夜市如何“長”成民生地標

          游仙區融媒中心 2025-06-09 20:53:41

          在這里,農民樊菊花靠一輛三輪車,將兒子供到研究生畢業,倍感自豪;

          在這里,年輕小伙王怡從燒烤攤干起,3年里三次擴大經營規模,買房買車;

          ……

          這里,是東原夜市。這方位于綿陽市游仙區一隅的小小天地,升騰的煙火氣里,涌動著基層善治的智慧與活力。

          “改變”

          需求推動建臨時市場

          故事始于一篇監督報道。

          2021年,時值綿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攻堅期。《綿陽日報》一篇關于東原路商販占道經營、環境臟亂差的報道引起桑林社區高度重視。

          彼時,該片區多個商住、回遷小區近3萬常住人口,沒有一個農貿市場,流動商販們聚集在道路兩邊,自發形成臨時交易場所,早上交易蔬菜水果、晚上售賣夜市小吃。

          無論是從維護環境秩序出發,還是出于解決回遷居民生計需要,以及滿足片區居民生活需求,建設一個規范化市場均迫在眉睫。

          “我們當時測算了下,僅僅是對周邊閑置的集體經濟建設用地進行回填平整,至少都需要近20萬元,而社區一年的辦公經費僅有10萬余元。”桑林社區兩委委員、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黃振回憶道。

          如何投入?社區多方考量,最終決定用回遷安置集體資產部分(集體經濟門面租金)進行投入,后期攤位租金收益由集體經濟賬戶直管。

          說干就干,在監督報道發出1個月后,桑林社區臨時市場開工建設。為最大限度節約資金,黃振等社區工作人員多方“化緣”,爭取了一批建材贊助。

          市場建成后,樊菊花等一批周邊農民爭相入駐,不僅滿足了區域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解決了生計。

          “升級”

          三年三次改造提升

          “開始,為確保集體資產安全,我們僅對靠路邊的地塊進行了改造,總共908平方米,劃了10多個攤位。”黃振告訴記者,市場建設時“商販愿不愿意入駐”的擔憂,建成后蕩然無存,“沒搶到攤位而登記排隊的商戶達40多戶!”

          持續穩定運營的臨時市場,給桑林社區集體經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益。2022年,在商販的強烈呼聲下,二期改造順利啟動。此次改造,集體經濟投入20萬元,將市場面積拓展至1700平方米,攤位規模一舉提升至30余個。

          2023年,三期建設啟動,市場面積一下翻了近4倍,達到6440平方米!本次建設,村集體經濟投入資金160余萬元,改造提升蔬菜交易區,重新劃分并建設小吃區、夜市區、游樂區等,累計提供各類攤位110余個,年收租金100余萬元。

          2024年8月,社區再次對市場水電管網進行優化提升,對附屬停車場進行改造,并成功爭取到區住建局項目,在市場建設多功能智慧公廁一座,進一步補齊設施短板。

          “東原夜市分階段將前期收益投入到后續建設,不盲目貪大求全,實現了低成本滾動式發展。”黃振說,據他們初步統計,東原夜市整體年均營業額已突破1700余萬元,且未見頹勢。

          “管理”

          傾心服務商戶發展

          與其他夜市商販流動性大不同的是,在東原夜市,這里的大部分商販均是跟著市場一起成長起來的“老人”。

          今年30歲的王怡就是其中的典型。2021年,從建筑工人轉型的他第一次嘗試擺攤創業,從路邊2張桌子的小攤位干起,3年里三次跟隨市場發展同步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到現在占據4個標準攤位(108平方米)、擁有14張桌臺的東原夜市最大經營主體,日營業額從最早的不足200元,躍升至4000元!成為東原夜市的“人氣王”。期間,一些新開夜市為匯聚人氣,開出優惠條件邀請他“轉移陣地”,均被王怡拒絕。“這里不僅水電價格優惠,管理服務也特別人性化,我們都不愿意走。”

          王怡所說的水電價格優惠,得益于社區多方爭取的一項政策。作為村改居拆遷安置社區,桑林社區與占地企業開元電站達成協議,對東原夜市商戶實施優惠供電政策,有效降低了商戶經營成本。

          吸引王怡“不愿走”的人性化管理服務,則源于桑林社區的一項創舉。

          社區成立了市場管理辦公室,由常職干部兼任辦公室主任,整合聯防隊員、公益性崗位力量,投入秩序維護、保潔清運等市場管理工作,顯著降低市場管理成本的同時,發揮基層工作人員社會治理優勢,將管理服務工作做到商戶心坎上。

          王怡的攤位生意天天爆滿,卻被“故意”安排在夜市區后半部分。此舉便源于桑林夜市的“流量扶持計劃”,亦是傾心服務商戶的有力例證。

          “我們對客源穩定、人流量大的攤位均安排在靠后位置,將流量引向生意一般的攤位,盡量讓大家都能發展得好。”黃振介紹,在攤位租金方面,社區按每單位(28平方米)750元/月標準執行,是周邊夜市平均租金的62%,且按月收取、無需繳納押金。

          像王怡這樣扎根東原夜市的老商戶還有很多。靠著售賣冰粉、涼面等小吃,樊菊花和丈夫用一輛三輪車撐起全家生計,掙錢供兒子讀完大學、研究生。在兒子順利就業后,樊菊花仍舊不放棄這一“事業”。“這里擺攤收入穩定,管理有人情味,不用‘打游擊’,我非常喜歡這里。”樊菊花的感受,亦是大多數商戶的共同心聲。

          目前,最早入駐東原夜市的十余家“老商戶”一個都沒有流失,且還有大量商戶排隊等待進駐。下一步,桑林社區將在繼續做好市場管理、商戶服務的同時,規劃后續升級改造工作,努力將東原夜市建成滿足居民需求、提供就業崗位、促進集體增收的綜合性平臺。

          記者手記:

          當夜幕降臨,東原夜市的霓虹與炊煙交織成畫,這個從20萬元起步的民生工程,正書寫著基層治理的生動樣本。

          三年三次改造的“三級跳”,折射出“收益反哺建設”滾動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將服務意識植入每個管理細節,真心實意讓商戶留得住、發展好的管理理念,在每一個商戶的笑臉中印證,樊菊花的三輪車故事,商戶王怡從2張桌到14張桌的創業軌跡,正是市場生命力的最佳見證。東原夜市的發展證明,真正的民生實事,不在于投入規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精準把握民生脈搏,用創新思維整合資源,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在城市發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亚洲高清网站在线 | 亚洲午夜aⅴ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