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世界環境日 | A股可降解塑料行業ESG信披觀察:產品可降解率等技術參數待完善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05 14:37:27

          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終結塑料污染”。我國早已行動,發布多項政策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發展機遇,但ESG信息披露水平僅處中游。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副主任王元豐表示,企業應在ESG報告中詳細披露技術參數,并說明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

          每經記者|黃宗彥  徐肖逍    每經編輯|董興生    

          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終結塑料污染”,旨在動員各國共同落實并推廣塑料污染的解決方案。同時,生態環境部將六五環境日的主題定為“美麗中國我先行”,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美麗中國建設。

          治理塑料污染,我國早已有所行動。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2025年6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正式施行。

          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可降解塑料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亦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涉足該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可降解塑料指數”板塊的27家上市公司統計發現,其中有15家發布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相關報告,披露率為56%;市值TOP10的公司有半數披露碳排放數據。

          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可降解塑料企業本身就在解決環境問題,理應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好,目前的披露水平僅處于中游,還不能滿足公眾對行業的期待。”

          行業ESG信披水平僅處于中游,范圍三披露不足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近年來,我國可降解塑料政策以“全鏈治理+標準規范+重點突破”為核心邏輯,通過分階段目標推動傳統塑料轉型。

          2022年6月1日,國家標準《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GB/T 41010-2021)實施,規定了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的降解性能和標識要求。

          2025年6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正式施行,增加“快遞包裝”章節,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這一修訂標志著我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正在向快遞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

          wind數據顯示,可降解塑料指數共包含27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5家發布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56%,高于全A股的45.74%。

          王元豐向記者表示,鑒于該行業與環境的直接關聯性,這一披露率仍顯不足。“可降解塑料企業本身就在解決環境問題,理應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好,目前的披露水平僅處于中游,還不能滿足公眾對行業的期待。”

          為了更好地展示該行業的ESG績效披露情況,記者選取了指數成分股中市值排名前10的企業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有8家披露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5家公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含范圍一+范圍二),但僅有1家披露了范圍三(全產業鏈的碳排放)數據;6家公布研發投入等。

          A股可降解塑料行業部分上市公司ESG信披情況 資料來源:ESG相關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可降解塑料除了在快遞包裝、零售、餐飲等行業有大量滲透外,還在向農業領域,尤其是種植方面加速推進應用。比如,以生物降解地膜為核心,解決傳統塑料污染痛點。

          以萬華化學為例,公司研發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已應用于30萬畝農田,旨在有效解決地膜殘留問題并提升土壤質量;恒力石化推動生物降解地膜應用,治理白色污染的同時以期望提高農產品產量;彤程新材通過與巴斯夫合作,建成10萬噸級可降解材料產線,計劃開發耐候性地膜等高端農業應用產品。

          專家建議:行業應同時披露技術優勢及產品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可降解塑料作為一種環保材料,在減少傳統塑料污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對環境相對友好,但并非零危害。

          在目前常見的可降解原材料中,聚乳酸(PLA)因價格便宜且性能較好,相關制品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制品份額的60%以上。

          上個月初,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團隊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頭頂“綠色”“環保”光環的PLA進入人體內后,其“脆性特質”更易生成微塑料顆粒,高效入侵機體腸道系統,并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甚至進入代謝循環,影響機體健康。

          另外,記者查閱前述上市公司ESG相關報告發現,少有公司對產品的可降解率、可回收率等數據進行披露。

          王元豐認為,盡管當前監管部門對具體行業并未作出詳細披露要求,但可降解塑料行業的技術細節和可降解率是衡量其環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標,企業應當在ESG報告中詳細披露這些技術參數,以展示其在解決塑料污染問題方面的具體貢獻。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如招股說明書等,補充說明其可降解塑料的技術優勢和環境效益,增強公眾對企業的信任。

          “對于任何技術,我們不應將其視為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每一種技術或解決方案都可能伴隨一定的問題或風險。”王元豐表示,在采用這些技術時,國家的政策和技術標準應當將其置于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權衡。企業在使用這些技術時,有責任向公眾清晰地說明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而不能僅僅強調自身的優勢。

          “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優勢,更應體現在對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清醒認識和積極履行上。”王元豐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4664776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終結塑料污染”,旨在動員各國共同落實并推廣塑料污染的解決方案。同時,生態環境部將六五環境日的主題定為“美麗中國我先行”,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美麗中國建設。 治理塑料污染,我國早已有所行動。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2025年6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正式施行。 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可降解塑料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亦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涉足該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可降解塑料指數”板塊的27家上市公司統計發現,其中有15家發布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相關報告,披露率為56%;市值TOP10的公司有半數披露碳排放數據。 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委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可降解塑料企業本身就在解決環境問題,理應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好,目前的披露水平僅處于中游,還不能滿足公眾對行業的期待。” 行業ESG信披水平僅處于中游,范圍三披露不足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近年來,我國可降解塑料政策以“全鏈治理+標準規范+重點突破”為核心邏輯,通過分階段目標推動傳統塑料轉型。 2022年6月1日,國家標準《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GB/T 41010-2021)實施,規定了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的降解性能和標識要求。 2025年6月1日起,《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正式施行,增加“快遞包裝”章節,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這一修訂標志著我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正在向快遞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 wind數據顯示,可降解塑料指數共包含27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5家發布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56%,高于全A股的45.74%。 王元豐向記者表示,鑒于該行業與環境的直接關聯性,這一披露率仍顯不足。“可降解塑料企業本身就在解決環境問題,理應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好,目前的披露水平僅處于中游,還不能滿足公眾對行業的期待。” 為了更好地展示該行業的ESG績效披露情況,記者選取了指數成分股中市值排名前10的企業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有8家披露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5家公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含范圍一+范圍二),但僅有1家披露了范圍三(全產業鏈的碳排放)數據;6家公布研發投入等。 A股可降解塑料行業部分上市公司ESG信披情況 資料來源:ESG相關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可降解塑料除了在快遞包裝、零售、餐飲等行業有大量滲透外,還在向農業領域,尤其是種植方面加速推進應用。比如,以生物降解地膜為核心,解決傳統塑料污染痛點。 以萬華化學為例,公司研發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已應用于30萬畝農田,旨在有效解決地膜殘留問題并提升土壤質量;恒力石化推動生物降解地膜應用,治理白色污染的同時以期望提高農產品產量;彤程新材通過與巴斯夫合作,建成10萬噸級可降解材料產線,計劃開發耐候性地膜等高端農業應用產品。 專家建議:行業應同時披露技術優勢及產品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可降解塑料作為一種環保材料,在減少傳統塑料污染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對環境相對友好,但并非零危害。 在目前常見的可降解原材料中,聚乳酸(PLA)因價格便宜且性能較好,相關制品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制品份額的60%以上。 上個月初,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團隊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頭頂“綠色”“環保”光環的PLA進入人體內后,其“脆性特質”更易生成微塑料顆粒,高效入侵機體腸道系統,并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甚至進入代謝循環,影響機體健康。 另外,記者查閱前述上市公司ESG相關報告發現,少有公司對產品的可降解率、可回收率等數據進行披露。 王元豐認為,盡管當前監管部門對具體行業并未作出詳細披露要求,但可降解塑料行業的技術細節和可降解率是衡量其環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標,企業應當在ESG報告中詳細披露這些技術參數,以展示其在解決塑料污染問題方面的具體貢獻。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如招股說明書等,補充說明其可降解塑料的技術優勢和環境效益,增強公眾對企業的信任。 “對于任何技術,我們不應將其視為完美無缺的解決方案。每一種技術或解決方案都可能伴隨一定的問題或風險。”王元豐表示,在采用這些技術時,國家的政策和技術標準應當將其置于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權衡。企業在使用這些技術時,有責任向公眾清晰地說明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問題,而不能僅僅強調自身的優勢。 “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優勢,更應體現在對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清醒認識和積極履行上。”王元豐說。
          塑料 可降解塑料 ES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乱码经典亚洲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免费的aⅴ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