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向尾氣污染“動真格”!生態環境部答每經:依法查處弄虛作假檢驗維修機構,推動超77萬輛次重型貨車排放達標

          2025-05-27 16:08:53

          5月初,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5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表示去年已查處一批弄虛作假檢驗維修機構,推動77.4萬輛次重型貨車達標排放。《意見》聚焦第三方機構、重型貨車和長效機制,將加強智能監管、嚴查造假行為。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當前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對大氣質量影響凸顯,已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5月初,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對機動車開展全鏈條、全周期環境監管。

          5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圍繞《意見》的具體情況和下一步如何推動落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全國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依法查處了一批弄虛作假檢驗維修機構,推動77.4萬輛次重型貨車經過維修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取得積極效果。

          本月初發布的《意見》總體思路是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做好重點治理、依法治理和數智治理。 

          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

          針對《意見》,裴曉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首先是圍繞機動車排放領域突出問題,重點加強重型貨車和檢驗維修機構監管,嚴厲打擊超標排放和弄虛作假問題。同時有壓有減、改革便民,對于守法情況好的柴油貨車可以免于當期年檢。

          其次,圍繞貨車排放責任鏈條,推動生產廠家、運輸公司、用車大戶、檢驗維修機構等單位依法履行環保要求。

          最后,圍繞機動車個體分散、污染流動等特點,發揮科技裝備和數智化手段作用,加強智能監管和問題識別,減少對守法者的打擾。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扎實做好《意見》及相關文件的實施,重點做到“三個聚焦”。

          第一個聚焦是聚焦第三方機構這個關鍵環節。對于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嚴格準入管理,增加環保審查要求。嚴格日常監管,重點查處使用軟硬件作弊、偽造篡改檢驗數據、使用合格車輛代替應受檢車輛、用合格氣體代替尾氣檢驗等弄虛作假問題。嚴格退出管理,對嚴重違法機構依法取消檢驗資格。對于機動車維修機構,落實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通過信息閉環規范維修行為,減少污染排放。

          第二個聚焦是聚焦重型貨車這個重點領域。依托現有貨運治超站、重要交通卡口等,針對重點用車單位、物流園區等開展抽查,重點解決“三不兩改一黑”問題,“三不”是指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不正常添加尿素、不正常運行車載排放診斷系統(OBD),“兩改”是指擅自改裝污染控制裝置、擅自篡改OBD,“一黑”指冒黑煙。

          第三個聚焦是聚焦建立長效機制這個根本之策。從新車出廠達標、在用問題車召回、老舊車淘汰等全周期入手,推進機動車排放源頭管理。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實現檢查記錄全國互通,通過部門協作和行刑雙向銜接嚴打造假。配強監管隊伍和科技設備,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精準識別弄虛作假和超標排放問題線索,全面提升監管質效。

          對180項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全面梳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而污染物排放標準則是牽引“兩新”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部在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方面有哪些舉措?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趙柯表示,主要開展了三項工作。

          首先,全面梳理,穩步更新。對180項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了全面梳理,逐項分析,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制修訂90項標準工作任務。其中對于標齡較長、內容較陳舊、不能適應當前管理要求的排放標準,明確提出修訂要求。對于一些缺項、漏項的,提出新制定要求,要求制修訂一批覆蓋大氣、水、海洋、噪聲、固廢、核與輻射等各個領域的行業排放標準。90項標準當中,按年度分配任務,目前已經發布了20項,另外還有10項已經進入行政審查階段,即將發布。

          其次,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經國務院同意,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了《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2024~2025年重點推進的12項標準(不含修改單)已經納入方案,對于這些重點按月調度,并在發布后做好宣傳解讀,保證標準有效實施。截至目前,12項標準已經發布了7項,還有5項正在按計劃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精準治污,優化升級。目前已經修訂完成了農藥、淀粉、酵母、檸檬酸等行業的水污染排放標準;升級了焦化、煤礦、石化、化工等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了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污染控制標準。通過這些標準更新,牽引相關行業改進技術工藝,更新生產設備和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還提升了鈾礦冶、核動力廠等行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完善了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核設施退役廠址風險管控等標準,促進放射性物質全鏈條安全水平的提升。

          談及下一步的舉措,趙柯介紹,生態環境部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兩新”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在水污染物方面,要制修訂酒類、肉類加工、食品、紡織等行業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在大氣污染物方面,要制修訂鉛鋅、水泥、耐火材料等固定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還有機動車、摩托車、船舶等移動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在噪聲方面,要制修訂建筑施工、城市軌道交通等噪聲排放標準。

          “通過這些排放標準的制修訂,加強重點行業關鍵環節管控,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相關行業生產設備和治污設施的迭代升級,推動產業綠色發展轉型。”趙柯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當前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對大氣質量影響凸顯,已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5月初,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對機動車開展全鏈條、全周期環境監管。 5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圍繞《意見》的具體情況和下一步如何推動落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聯合開展全國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依法查處了一批弄虛作假檢驗維修機構,推動77.4萬輛次重型貨車經過維修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取得積極效果。 本月初發布的《意見》總體思路是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做好重點治理、依法治理和數智治理。 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 針對《意見》,裴曉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首先是圍繞機動車排放領域突出問題,重點加強重型貨車和檢驗維修機構監管,嚴厲打擊超標排放和弄虛作假問題。同時有壓有減、改革便民,對于守法情況好的柴油貨車可以免于當期年檢。 其次,圍繞貨車排放責任鏈條,推動生產廠家、運輸公司、用車大戶、檢驗維修機構等單位依法履行環保要求。 最后,圍繞機動車個體分散、污染流動等特點,發揮科技裝備和數智化手段作用,加強智能監管和問題識別,減少對守法者的打擾。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扎實做好《意見》及相關文件的實施,重點做到“三個聚焦”。 第一個聚焦是聚焦第三方機構這個關鍵環節。對于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嚴格準入管理,增加環保審查要求。嚴格日常監管,重點查處使用軟硬件作弊、偽造篡改檢驗數據、使用合格車輛代替應受檢車輛、用合格氣體代替尾氣檢驗等弄虛作假問題。嚴格退出管理,對嚴重違法機構依法取消檢驗資格。對于機動車維修機構,落實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通過信息閉環規范維修行為,減少污染排放。 第二個聚焦是聚焦重型貨車這個重點領域。依托現有貨運治超站、重要交通卡口等,針對重點用車單位、物流園區等開展抽查,重點解決“三不兩改一黑”問題,“三不”是指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不正常添加尿素、不正常運行車載排放診斷系統(OBD),“兩改”是指擅自改裝污染控制裝置、擅自篡改OBD,“一黑”指冒黑煙。 第三個聚焦是聚焦建立長效機制這個根本之策。從新車出廠達標、在用問題車召回、老舊車淘汰等全周期入手,推進機動車排放源頭管理。加快跨行政區排放檢驗結果互聯,實現檢查記錄全國互通,通過部門協作和行刑雙向銜接嚴打造假。配強監管隊伍和科技設備,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精準識別弄虛作假和超標排放問題線索,全面提升監管質效。 對180項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全面梳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而污染物排放標準則是牽引“兩新”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部在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方面有哪些舉措?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趙柯表示,主要開展了三項工作。 首先,全面梳理,穩步更新。對180項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了全面梳理,逐項分析,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出制修訂90項標準工作任務。其中對于標齡較長、內容較陳舊、不能適應當前管理要求的排放標準,明確提出修訂要求。對于一些缺項、漏項的,提出新制定要求,要求制修訂一批覆蓋大氣、水、海洋、噪聲、固廢、核與輻射等各個領域的行業排放標準。90項標準當中,按年度分配任務,目前已經發布了20項,另外還有10項已經進入行政審查階段,即將發布。 其次,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經國務院同意,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印發了《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2024~2025年重點推進的12項標準(不含修改單)已經納入方案,對于這些重點按月調度,并在發布后做好宣傳解讀,保證標準有效實施。截至目前,12項標準已經發布了7項,還有5項正在按計劃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精準治污,優化升級。目前已經修訂完成了農藥、淀粉、酵母、檸檬酸等行業的水污染排放標準;升級了焦化、煤礦、石化、化工等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了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污染控制標準。通過這些標準更新,牽引相關行業改進技術工藝,更新生產設備和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還提升了鈾礦冶、核動力廠等行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完善了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核設施退役廠址風險管控等標準,促進放射性物質全鏈條安全水平的提升。 談及下一步的舉措,趙柯介紹,生態環境部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兩新”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在水污染物方面,要制修訂酒類、肉類加工、食品、紡織等行業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在大氣污染物方面,要制修訂鉛鋅、水泥、耐火材料等固定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還有機動車、摩托車、船舶等移動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在噪聲方面,要制修訂建筑施工、城市軌道交通等噪聲排放標準。 “通過這些排放標準的制修訂,加強重點行業關鍵環節管控,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相關行業生產設備和治污設施的迭代升級,推動產業綠色發展轉型。”趙柯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 日本一区喷水精品视频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