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8 22:10:12
湖州安達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正沖擊北交所IPO。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安達股份毛利率逐年上升。此外,安達股份曾存在使用勞務派遣用工不合規的情況,且在2022年對其第二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存在出入。招股書顯示的安達股份在2022年對其第二大供應商博遠金屬的采購金額,較公司掛牌新三板時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的金額高。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湖州安達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達股份)正沖擊北交所IPO(首次公開募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安達股份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在逐步上升,但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水平在逐步下降。
記者注意到,安達股份在報告期內(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曾存在使用勞務派遣用工不合規的情況,而在相關事項整改之前,截至2023年8月31日,安達股份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占比超過了四成。
此外,招股書顯示,安達股份在2022年對其第二大供應商蘭溪市博遠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遠金屬)的采購金額為6658.04萬元,較安達股份掛牌新三板時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的金額高出近1000萬元。
安達股份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油底殼類和罩蓋類等動力傳動系統零部件、逆變器殼體和電機殼體等新能源三電系統零部件以及懸置支架等懸掛系統零部件。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安達股份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25%、10.15%、15%和18.17%。對此,安達股份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上漲,主要受產品結構、銷售價格和成本等因素變動綜合影響所致。
比較而言,同期安達股份的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數分別為20.76%、19.40%、17.54%和17.24%。也就是說,在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數逐年下降的同時,安達股份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在2022年同比微跌后持續提升。
記者注意到,安達股份曾存在勞務派遣人數比例較高的情況。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末,安達股份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占比分別為39.04%、35.69%、3.97%和6.26%,大部分為生產人員,在2021年末和2022年末均出現超過10%的不合規情形。安達股份對此表示,公司已通過與相關勞務派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將勞務派遣人員轉為正式員工的方式予以整改。
事實上,根據安達股份掛牌新三板時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截至2023年8月31日,安達股份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占比達到了41.67%。
另外,根據安達股份對北交所審核問詢函的相關回復,其2022年度勞務派遣人員的平均成本比正式生產人員平均薪酬低23.93%。
安達股份在報告期內還采用了外協加工的生產方式。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各期間,安達股份外協加工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871.37萬元、3373.11萬元、1475.60萬元和307.75萬元。在外協供應商中,湖州眾焱機械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前是安達股份前員工所控制的公司,目前該公司已注銷;浙江華力汽車配件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及股東戴斌也是安達股份的股東,吳江市華力壓鑄廠為戴斌的配偶的母親所控制。
招股書顯示,博遠金屬是安達股份2022年的第二大供應商、2023年的第四大供應商,安達股份對其的采購金額分別為6658.04萬元和4725.86萬元。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不過,安達股份掛牌新三板時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安達股份在2022年對博遠金屬的采購金額為5679.26萬元,較前述安達股份招股書中披露的金額低了近1000萬元。為何會存在這個數據的出入呢?
根據安達股份對北交所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博遠金屬只在2022年和2023年與安達股份存在交易,由于其他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供應能力等相對更具優勢,2023年下半年公司已終止向博遠金屬采購。
記者還注意到,安達股份自2023年開始轉向湖州市兩山生態資源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山公司)采購電力,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對電力及相關服務采購金額分別為2842.92萬元和1287.91萬元。
兩山公司是安達股份控股股東湖州產投直接控制的公司,為安達股份的關聯方。安達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向兩山公司采購電能定價公允。
不過,招股書顯示,安達股份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電力采購平均單價分別為0.74元/千瓦時、0.69元/千瓦時和0.66元/千瓦時,逐期明顯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安達股份對北交所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中,在說明安達股份向兩山公司采購電能定價公允時,安達股份披露,華能浙江和國網浙江給安達股份2024年的供電報價均為0.4680元/千瓦時,兩山公司給安達股份2024年的供電報價為0.4666元/千瓦時,這些報價均較前述安達股份招股書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電力采購平均單價0.66元/千瓦時低,這又是何原因呢?
對于本文提及的相關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4月27日向安達股份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記者在27日和28日多次致電安達股份,但未獲接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