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8 09:39:29
通化東寶的“業績大變臉”,是內部管理問題和外部環境變化交織下的縮影。未來,若公司不能在內控建設、市場策略調整和合規治理上迅速補課,即使短期通過集采獲得份額,也難以扭轉業績持續下滑的趨勢。對投資者而言,也需要保持足夠警惕,透過業績數字表象,看清企業真正的經營質地。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4月27日晚間,通化東寶(SH600867,前收盤價7.52元,市值147.3億元)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修正公告,將原預計的盈利約1164.21萬元大幅修正為虧損4272.32萬元,扣非凈利潤也由正轉負。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通化東寶年內第二次修正2024年度業績,且調整幅度之大令人瞠目。公司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對子公司研發項目轉讓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了修正,同時支付給SAADOCIA公司的預付商業化權利款確認為損失并調整為經常性損益。
短期內兩次修正,且每次修正都伴隨著重要事項披露,這不僅讓投資者防不勝防,也暴露出通化東寶內部財務核算和風險控制機制的嚴重不足。企業財務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審慎和準確,而不是反復拉鋸。尤其是在當前監管日益趨嚴、投資者保護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這種頻繁變臉的操作無疑損害了投資者信任,也為公司未來融資、經營帶來不確定性風險。
更令人關注的是,通化東寶目前面臨的困境并非僅源于會計處理層面,更深層次的是戰略執行與行業變化之間的脫節。面對醫保集采帶來的降價壓力,公司采取了以價換量的策略,雖然在集采中獲得了不錯的中標份額和二次分配量,但最終在2024年財務報表上,銷售收入和利潤仍未見明顯改善。這表明,通化東寶在定價、渠道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能力,未能有效支撐大幅降價后的業務體量擴張,戰略執行存在明顯偏差。
更為尷尬的是,作為國產胰島素領域的另一大巨頭,甘李藥業在同樣經歷集采續約背景下,不僅實現了營收增長,還實現了利潤的快速增長。與通化東寶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方面說明集采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司之間在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費用控制乃至內部治理等多方面的差距。
通化東寶的“業績大變臉”,是內部管理問題和外部環境變化交織下的縮影。未來,若公司不能在內控建設、市場策略調整和合規治理上迅速補課,即使短期通過集采獲得份額,也難以扭轉業績持續下滑的趨勢。對投資者而言,也需要保持足夠警惕,透過業績數字表象,看清企業真正的經營質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