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5 17:58:58
2025年4月24日晚,潤豐股份披露,部分募投項目延期,包括“年產9000噸克菌丹項目”等。自2022年起,潤豐股份已多次調整募投項目建設期限,有項目在4年時間里進行了3次調整。公司稱,行業周期及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是項目延期的原因。一位資本市場人士表示,項目延期可避免對公司業績、股價等造成反噬。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文多
在不缺錢的前提下,潤豐股份(SZ301035)一項4年前的IPO募投項目再次延期。
4月24日晚間,潤豐股份公告披露,公司部分募投項目延期,包括“年產9000噸克菌丹項目”“年產38800噸除草劑項目(一期)-30000噸/年草甘膦可溶粒劑”(以下簡稱“除草劑項目”)“植保產品研發中心項目”“年產25000噸草甘膦連續化技改項目”四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年中起,潤豐股份就開始不斷調整多個募投項目的建設期限,截至目前,有些項目在4年時間里已經進行了3次調整。
潤豐股份在公告中多次表示,行業周期及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是項目延期的原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本市場人士認為,潤豐股份所處的農藥制造行業處于周期底部,市場供過于求,在此背景下,公司頻繁延期募投項目并不意外。相反的,如按原計劃投建,項目可能對公司業績、股價等造成反噬。
2021年7月28日,潤豐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上市后,公司的募投項目有所變更,截至2022年9月30日,潤豐股份募投項目較上市時已有所不同,募集資金主要投向“農藥產品境外登記項目”“高效殺蟲殺菌劑技改項目”等項目。
2022年10月14日、11月2日,潤豐股份審議通過了《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議案》,對多個募投項目進行變更。
對此,潤豐股份曾解釋,募投項目于2016至2017年立項,是基于當時的經營狀況、業務結構、發展階段所作決策。隨著農藥行業的發展,市場需求、產品價格等客觀因素有所變化,公司的經營戰略規劃也在逐步調整和優化。
身為國內農藥行業龍頭之一的潤豐股份,主要從事農藥原藥及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上市次年(2022年),該公司已變更用途的募集資金累計占比已超過85%,且IPO招股書中的募投項目多已變更。
此后的2023年—2025年,潤豐股份還公告了多個募投項目延期。在4月24日晚間發布的公司2024年年報中,潤豐股份就“2024年度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及結余情況”介紹:“2024年度,公司募投項目實際使用募集資金2.71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余額為1.20億元,募集資金專戶余額合計為4.54億元。”
在披露2024年財報的同時,潤豐股份還發布《關于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公告》。其中,“年產25000噸草甘膦連續化技改項目”二次延期。該項目最初預計可使用時間為2024年5月,后延期至2025年5月,這次再推遲至2026年5月。
此外,在潤豐股份4月23日通過的《關于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議案》上,再次提及“除草劑項目”,并稱該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從2025年7月延長至2026年7月。
此前的2022年6月,潤豐股份已將“年產1萬噸高端制劑項目”結項并將節余募集資金7916.45萬元投入“除草劑項目”。而自2022年以來,“除草劑項目”已經3次延期。
對于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為何如此頻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4月25日上午多次撥打潤豐股份投資者公開電話,但未有人接聽。
對于募投項目延期的原因,潤豐股份在公告中有所提及。雖然各項目的具體延期原因不同,但這家公司多次提到“行業周期及市場環境復雜多變”。
比如,對于“除草劑項目”的延期原因,潤豐股份在今年4月的公告中就表示,該項目是基于公司中長期戰略規劃確定的,但由于目前行業周期及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基于對行業形勢等方面的審慎判斷,公司暫緩該項目的投資建設。
同時,潤豐股份還發布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以除草劑項目為例,潤豐股份表示,草甘膦主要施用于耐草甘膦的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隨著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將帶動相關除草劑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潤豐股份還表示,近幾年,全球極端天氣、公共衛生事件、戰爭動亂等因素加劇了全球糧食供給體系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糧食安全重要性凸顯,草甘膦國際需求有望進一步增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頻繁出現延期,但潤豐股份并沒有直接終止相關募投項目。相反,公司在今年4月的公告中稱,這些項目符合公司戰略規劃,仍然具備投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司將繼續實施該項目。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一位了解農藥制造行業的資本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這個行業正在遭遇供過于求,在此背景下,潤豐股份頻繁調整募投項目也可以理解。因為,在當前背景下盡快建成投產,反而會讓企業自身遭遇更加惡劣的競爭,屆時公司出現虧損也不意外。
潤豐股份在2024年財報中則表示,大多數作物保護品原藥的價格已處于歷史低位甚至已經跌破歷史低位,但是基于過去3年中國和印度農藥產能的擴增及釋放,大部分原藥品種將持續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這也將使得大部分原藥品種將持續底部盤整。
與此同時,潤豐股份還稱,作物保護品行業仍將處于周期底部,國內及印度產能供過于求,2025年市場將從“去庫存”轉入“去產能”階段,競爭將更加白熱化。預計行業在經歷一個時期的產能優化、整合陣痛后,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逐步退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5619101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